9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填补了我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安全基线空白,将为行业准入、质量监督和事后追溯提供关键技术依据,有助于全面提升产品安全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减轻驾驶负担、提升驾驶舒适性,已成为市场新车型的亮点和消费者选购的重要考量。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为775.99万辆,同比增长21.31%,渗透率为62.58%,较上一年增加了6.5个百分点。
《要求》从“提升产品能力表现”“强化安全保障要求”“规范系统使用方式”三个维度为智能网联汽车构建安全保障。
对于智能驾驶功能的规范运用方面,《要求》明确,为确保驾驶员在使用系统前已充分理解系统的使用限制以及使用方式,避免由于驾驶员“误用”或“滥用”导致的交通事故,要求系统每次上电/点火后确认驾驶员是否完成了使用培训,确认后方可激活系统。一旦系统激活期间驾驶员出现手部脱离、视线脱离,系统应发出提示以及报警,并在驾驶员未及时响应系统报警的前提下可控地退出激活状态。
上述要求细化到了消费者的实际用车场景,也很好地规范了“人机共驾”状态下驾驶者的责任边界,以及车辆本身应该具备的安全提醒功能。
对比国际法规,这套标准在与国际法规保持协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我国实际道路交通环境以及系统的实际安全需要,进一步细化形成了符合产业现状和安全需要的技术内容。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根据征求意见反馈情况,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加快推进标准发布、宣贯、实施与监督等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安全技术要求有效落地,切实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