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一度的假日消费季来临之前,全球领先的广告科技公司The Trade Desk(下称“TTD”)发布最新调研显示,尽管全球经济持续承压,北美市场的假日季零售销售仍有望保持增长,为中国出海品牌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调研发现,2025年消费者假日购物呈现新趋势:筹备时间明显提前,理性消费意识增强,购物决策更加复杂,且行为路径跨平台、多触点特征日益突出。
在此背景下,中国出海品牌如何在短期转化与长期品牌资产积累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今年假日营销的核心命题。而以CTV(智能电视大屏)为核心的优质互联网全渠道策略,正是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

潘洁摄
“在全球经济承压、消费者接触媒介分散的背景下,今年假日季营销挑战加大,但是也更为关键——缺席意味着份额流失,把握则赢得未来。”TTD中国区资深业务拓展总监吴昱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中国出海品牌应在关键节点保持存在感,并构建以CTV为核心的优质互联网(Premium Internet)全渠道策略,既抓住假日季增长机会,又持续增强品牌力,为长期高质量出海奠定基础。
假日季一向是中国品牌出海下半年最重要的增长窗口。据eMarketer预测,2025年美国假日零售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1.2%,虽仍保持正增长,但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有限的增量让竞争更为激烈。
调研指出,毫无疑问,拥有更强品牌力的企业更容易在此时脱颖而出——研究发现,那些在经济不确定下持续投放、保持声量的品牌,不仅能够带来短期投资回报的成长,更有可能在后续的市场份额竞争中占据优势:其中,那些增加支出的品牌,不仅60%实现了更好的投资回报(ROI)、整体销售额平均成长了17%,且未来两年内也看到ROI的持续上升。这样看来,2025假日季不仅是竞争加剧的挑战,更是品牌突破的契机。
调研发现,今年假日季,海外消费者平均每日接触超过2000个数字内容网站与平台。与此同时尽管线上渠道主导购物流程,但仍有80%的用户计划前往线下门店。这意味着品牌必须面对一个更复杂的跨触点环境。此时,Open Internet(开放的互联网广告生态)的价值进一步凸显。TTD调研表明,跨场景的全渠道营销能显著提升用户的注意力和转化率,并带来更高的广告记忆度与购买意向。
当下,中国品牌正迎来出海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对此,吴昱霖直言,如何在保持“物有所值”的同时,赢得海外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同,让他们将其视为一个值得信赖、有价值的品牌,而不仅仅是一个便宜好用的中国产品,“这正是中国品牌出海所面临的核心挑战”。
“因为很多海外消费者非常在意品牌背后的理念与价值认同,他们会因为认同理念而喜欢一个品牌。”吴昱霖进一步表示,这与国内较为务实的消费心态存在差异。中国消费者可能更强调“物有所值”,比如一台20美元的咖啡机已经足够划算;但在海外市场,如果无法同时传递出品牌的价值与理念,就会产生一个“认知差距”。
出海企业要想做好内容营销,需要注意什么?
吴昱霖告诉记者,当下所谓的“赛道拥挤”,本质上是一种不健康的同质化竞争。许多企业看到某个产品在海外热销,就蜂拥而上,迅速模仿,甚至出现上百个相似产品,仅仅换一个品牌标签,最终导致行业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这种以追求短期爆款为目标的模式,只会稀释利润空间,损害长期发展”。
“我们应该鼓励更多愿意长期投入、认真做品牌的企业,它们会告诉消费者,为什么这个产品值得这样的价格,为什么应该选择这个品牌。”她说,事实上,真正用心做营销的赛道并不拥挤。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出海企业开始重视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而这正是TTD在中国出海业务能够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只有当更多企业认识到品牌价值的重要性,行业才能逐渐摆脱低价竞争的困境,帮助优秀的出海品牌通过真正的价值获得合理回报,并走上可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这才是中国品牌出海努力的方向。”吴昱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