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追觅正在颠覆性地讲述一个中国造车的全新叙事。
8月28日,追觅科技正式官宣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2027年亮相。
9月8日,在追觅汽车官宣造车之后的仅10天,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携团队赴德国,为追觅汽车进行工厂选址,这是中国科技企业首次在欧洲高端制造腹地落户综合性工厂。紧接着,在德国当地时间9月9日下午,就在当地投资等相关议题,追觅汽车与柏林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度交流,双方对于开展深度合作表示期待。
9月12日,距官宣刚过两周,追觅汽车已完成首轮融资,或成为最快实现首轮融资的造车企业。
当“造车卷”、“造车难”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人的“常识”时,追觅马不停蹄造车的举动引发广泛关注。
追觅科技成立于2017年,最初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清洁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早期,作为小米生态链的重要成员,追觅科技主要为小米代工生产吸尘器、扫地机器人和吹风机等产品。2019年,追觅科技开启战略转型,正式发力自有品牌开发,从此踏上了自主发展的全新征程。
在行业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这家已经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为什么要入局造车?
在进入汽车领域之前,在无数个赛道中,追觅科技都抓住了“苹果机会”:依靠中国的产业链,不打“性价比”,以技术溢价在全球市场上打造一个高端品牌,获得更高的商业价值。
眼下,追觅认为仍有机会在汽车领域复刻过去的成功。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已为新入局者提供了此前难以想象的基础条件,这其中包含三大核心机会:品牌高端化的窗口期,当前全球化的成熟土壤,以及组织与供应链优势——而这,也是追觅眼里的汽车赛道的“苹果机会”。
汽车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根据公开信息,蔚来汽车在造车初期就投入了大量资金,截至2024年年底,蔚来汽车累计融资超过1000亿元;小米汽车为造车首期投资100亿元,并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将达100亿美元。
9月11日,追觅创始人俞浩在其朋友圈回应称,“追觅现金流充足,经营状况良好。而且最近两年,公司和其个人还拿出了50亿左右,高价回购老股,使得持股比例从45%提升至70%。所有退出的投资人都赚了钱,早期投资人赚了几十倍”。此外,追觅方面披露2025年上半年营收已远超2024年全年。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曾缔造扫地机器人神话的企业——石头科技,也同样瞄准了新能源汽车战场。石头科技实控人昌敬一手打造了专注于越野赛道的品牌——极石汽车。今年以来,交付量稳步提升,达到1316台。
追觅科技或许不会是最后一个跨界入局的科技企业。头豹研究院相关报告分析认为,科技巨头借助在智能化、数字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正在重塑汽车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