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圆滚滚的大豆尽情享受着阳光最后的滋养。秋收将至,李富强正忙着检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具,以确保后续收割工作顺畅进行。作为黑龙江省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李富强承载着236户社员的信任与期望。
为了保障产量和价格稳定,他不仅努力提升种植技术、采购大型农机、建设烘干塔,还注意到了金融工具在稳定农业收益方面的重要作用,连续三年参加了大商所推出的“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在涝灾和市场价格波动中,成功规避了减产损失和销售风险,为合作社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对风险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2012年,乘着国家对组建千万元级大型农机合作社的政策东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李富强成功带动236户村民组建起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黄澄澄的大豆塞满了当年236户村民的粮仓,原本的质疑声被丰收的喜悦所取代。
2013年,本想扩大规模的李富强却遭遇重大挫折。北安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大豆生长积温不足,合作社粮食大幅减产,仅李富强个人就损失了460多万元。通过卖车卖房、东挪西借,李富强才按时支付了上一年的贷款和承诺给社员的分红和利息。2019年,由于北安发生内涝,收成受到严重影响,当年还能得到1000万元信贷支持,第二年就遭遇了断贷。
种地本就是一项辛苦活。尽管日积月累之下,合作社在种植技术和农具装备方面都有所升级,前期因种植经验不足而导致亏损的情况已很少发生,但天气变化无常,且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贷款金额的增加,市场风险也随之增加。
贷款金额直接决定当年的种植面积,种植面积则是决定收益的重要因素。尽管有土地合同、种粮补贴流水等作为支撑,但是收益和粮价具有不确定性,叠加农业合作社普遍缺乏正规的财务报表,信用评级不足,让银行难以为像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大型种植主体提供更高额度和持续稳定的信贷支持。
过往的亏损经历,让李富强深知,面对风险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早在2019年,中粮期货在北安推广商业“保险+期货”项目时,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便参与其中。
中粮期货保险部负责人陈驰回忆,2023年大商所首次推出“银期保”项目,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申请参与试点。合作社关心的种地资金、收入风险和秋粮销售等问题,都通过项目得到了很好的解决。2024年,合作社继续参加了“银期保”项目。
提供种、收风险“双保障”
2024年,北安市“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保险覆盖面积由2023年的7.5万亩提升至10万亩,项目总保费为465.12万元,其中大商所补贴50%。项目到期后,共理赔451.88万元,实现订单收购逾1.38万吨。从种到收,项目有效保障了农户经营收益。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在“银期保”项目中,借助龙头企业的远期收购订单和收入保险保单,即便大豆尚未成熟,银行也能提前确定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年度收入状况,为贷款发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使李富强每年都能较为轻松地获取信贷资金支持。这无疑有效解决了李富强心中的一大难题。
具体来看,在2024年“银期保”项目中,工商银行在实际放款过程中,为贷款农户开通了绿色通道,并给予了较为优惠的利率,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3.7万亩大豆参保,2位借款人共获得340万元贷款;李富强负责的另一家合作社——北安市金泽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6.3万亩大豆参保,4位借款人共获得920万元贷款,远超财政惠农信贷给种养大户的最高授信额度(200万元)。
另一大难题是如何将豆子卖上价。对李富强来说,以前期货是一个既十分陌生又晦涩难懂的词汇,而“银期保”给了他真正去尝试和体验的机会。2023年,在中粮期货的帮助和指导下,李富强成功通过二次点价的方式,在交完粮后额外多赚了48万元。与2023年大豆价格上市后一路走跌相比,2024年大豆价格走势充满波折,中粮期货结合期货盘面价格走势,一共指导李富强进行了5次点价操作,最终累计获得了138.4万元的二次点价收益。
在计算完2024年二次点价的最终收益后,李富强对这笔“意外之财”着实感到震惊。他未曾想到,原本仅是为了防范大额亏损、力求保本而参与的项目,竟然还能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这一结果让他对期货更感兴趣。
“我感觉期货这个工具挺好,每年刚种上地的时候,基本上就知道一亩地能赚多少钱了。这两年大豆收获后,我们都是直接拉到中粮贸易的仓库里,有了二次点价,也不害怕卖得早吃亏了。如果价格跌了,我们能少赔钱;如果价格涨了,我们还能再赚些。”李富强开心地说。
陈驰认为,二次点价是推动农户关注期货市场的好机会。期现价格具有相关性,现在现货定价也越来越多地参考期货价格。农户在学着看期货价格的同时,可以借机多了解市场动向,也可以通过期货市场来分析预判价格变化,比如不同月份合约间价差是多少、呈现升水结构还是贴水结构。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农户更好地把控卖粮节奏和卖粮价格,把粮食卖个好价钱,让“钱袋子”鼓起来。
“2023年遭遇涝灾,2024年面临大豆低价,但因为参加了‘银期保’项目,基本的收益水平还是得到了保障,再加上订单收购和二次点价,粮食卖出了令人满意的价格。”李富强说。
“银期保”项目在北安落地生根
在陈驰看来,“银期保”项目采用的“企业+银行+保险+期货”模式,形成产业链服务闭环,解决了合作社生产经营及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从根本上保障了合作社的种植收益,为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提供了资金来源。保险与粮食订单双重增信保护了银行贷款资金安全,同时为收粮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粮源。该模式很好地满足了项目各参与方的诉求,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
过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也使得该项目在北安落地后,根基愈发深厚。2025年,北安大豆继续成功申报了“银期保”项目,覆盖种植面积7万亩,项目金额4200万元,总保费315万元,其中大商所补贴30%。考虑到农户的售粮习惯和市场波动性,今年大商所还统一将项目的售粮后二次点价期从2个月延长至6个月,进一步贴合农户实际需求,为从种到收做好保障。
记者了解到,为了减轻参保主体的经济负担,大商所每年对“银期保”项目均提供一定补贴。李富强介绍,在当地政府和大商所的支持下,他每年都尽力申请“银期保”项目最高参保额度,保费基本保持稳定,投入的金额没有构成太大压力。
如今,在风风雨雨中茁壮成长的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十几万亩。“现在,农民种地以及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期货和保险的帮助。我已经连续6年参加‘保险+期货’相关项目了,与之前真实发生的损失相比,保费根本不算什么,就是要图个安稳!”李富强对此深有感触。
今年,大商所还首次将玉米纳入了“银期保”项目品种范围,这也是李富强期盼已久的,他希望明年合作社的玉米也能投保。面朝一望无际的金色粮海,李富强心里充满了与236户村民共同迎接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