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8 08:09:08 股吧网页版
2380多起调解大多留有卷宗 从1.8亿到10块钱啥纠纷他都管
来源:湖北日报

宫自信老人。 (受访者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泽牧匡柏学通讯员王登府

  9月12日清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一间挂满锦旗的调解室里,80岁的宫自信打开那本边角磨损的《民法典》,指尖轻轻划过条文。桌边,是一沓正在整理的手写稿纸——那上面记录着他这些年调解生涯中的上百个故事。他笑着说:“这本书,我叫它《息讼新编》,预计年底出版。”

  就在上周,这位八旬老人刚刚成功调解了一起跨省劳务纠纷。调解室里,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各执一词。宫自信不慌不忙地为每人沏上一杯本地绿茶,待大家情绪稍缓,他才缓缓开口:“莫急,我们依法,也讲情。”一句话,让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

  从田间走出的“和事佬”

  宫自信的调解之路,早在少年时期就已开始。

  “我从小就喜欢帮人解决矛盾。”宫自信回忆道,他的父亲是村里公认的老好人,谁家有了纠纷,都愿意找父亲评理。小时候,他常常跟着父亲去调解邻里纠纷,看着父亲用最朴实的话语化解一场场争吵。“我父亲常说,一句话能让人笑,也能让人跳——所以要学会用温暖的话化解冰冷的心。”

  17岁时,宫自信就开始独立充当和事佬。那时农村没有专业调解员,家长里短、田地边界、牲畜损坏庄稼,甚至夫妻吵架,都会找上门来。没有法律知识的他,就靠着父亲传下来的调解经验和对人情的理解,来化解双方的矛盾。

  后来,他前往县工业局轻纺供销公司工作,直到退休前一直担任支书和经理一职。不知道是怎么传开的,同事们都知道他是个热心肠,只要身边发生了纠纷,都会找他来解决。按同事们的话说:“由宫经理主持公道,我们都服气。”

  1984年,宫自信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那天,我在党旗下宣誓,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从那时起,调解工作对我而言不再只是爱好,更是一份责任。”

  七旬老人开始“法律长征”

  从“和事佬”到“法律明白人”,宫自信的转变始于2016年。那一年,他已年过七旬。

  “我以前哪懂什么法?全靠人情和经验劝和。”他坦言。但随着社会发展,纠纷类型越来越复杂,许多矛盾涉及专业的法律问题。他意识到,光讲人情不够,还得依法说理。

  于是,这位七旬老人开始了自己的“法律长征”。没有系统培训,他就“案子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土地纠纷啃《土地承包法》,婚姻矛盾翻《民法典》,工程合同研究《合同法》……他的办公室渐渐被法律书籍填满。

  “有时候一个术语看不懂,要反复查、到处问,脑壳都想疼。”他笑说。夜深人静时,调解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很晚,那是宫自信在挑灯夜读。他习惯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重点条文还会用红笔标出。“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只能多看几遍。”

  真正让宫自信成为群众心中“靠得住的人”的,不只是法律知识,更是他调解中的温度与智慧。

  2017年,一起持续多年的房屋买卖纠纷闹上法院,历经7次判决仍未解决。卖方是一位在广州打工的村民,家中老人突发中风,买方却拒绝履行照顾承诺。宫自信接手后,没有急于判断对错,而是把双方请到调解室。

  “先喝杯茶,慢慢说。”他为一壶本地老茶注入开水,茶香渐渐弥漫整个调解室。他从“远亲不如近邻”聊到“买卖也要讲良心”,从法律条文讲到乡里乡情。两次调解,这场拉锯数年的矛盾终于化解。

  他处理的案子大大小小都有,他曾经为1.8亿元的工程款纠纷来回奔波,也曾为10块钱的赔偿费耐心沟通。最令人称道的是那起“10块钱赔偿案”:邻居的茶树枝划了新车,车主一气之下砍了树,对方报警要求赔偿。宫自信赶到现场,不急不躁,在坡坎边蹲下来,掏出小本子一笔一笔算给双方听:“10块钱不多,但理要讲清。你砍树不对,他说话冲也不该。”最终,10块钱赔偿,双方握手言和。

  《息讼新编》:调解生涯的缩影

  宫自信的调解室,不只是一间房,更是一个“社会情绪的减压阀”。

  当地年轻的司法干部会来到他的调解室,围坐在老人身边,聆听他分析案例、分享调解心得。“调解不光要懂法,更要懂得人心。”宫自信一边翻着泛黄的调解记录,一边对年轻人说道。五峰法院法官杨亚感慨:“宫老师不仅教我们怎么调解,更教会我们怎样用情用心去做群众工作。”

  2019年,刑满释放人员刘某某找到他求助。宫自信没有推辞,第一时间联系村里、民政、政法委,帮他落实临时住房、办理低保医保、申请医疗救助。

  “他如果得不到温暖,就可能再次走极端。我们拉他一把,社会就多一分安稳。”这番话,与他在全县综合治理大会上说的如出一辙。

  一位县领导曾评价:“老宫做的事,看似小,实则是社会治理的大文章。”

  如今,宫自信依然保持着记录的习惯。2380多起调解,他大多留有卷宗。哪些成功、哪些未成,他常晚上翻出来回想:“是不是哪句话没说好?哪个法条没用对?”

  他正在整理的《息讼新编》,不只是案例集,更是一个时代基层矛盾的缩影。“我写这些,不是为出名,是想留下点东西。后人看了,也许能有点启发。”每写完一个故事,他都会细细品读,仿佛重新经历一次调解。

  【责任编辑:肖梦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