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8 11:01:50 股吧网页版
央企交出顶天立地成绩单
来源:中国新闻网

  100家,这是最新的中央企业数量。

  “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以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新组建、设立了9家中央企业。国务院国资委1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这样一组数字。

  数字变化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也是一场关乎战略安全、产业升级与民生福祉的改革。

  央企重组整合,有的放矢,瞄准的是服务国家战略、增强产业协同、优化公共服务。

  比如,组建中国星网就是为了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还有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的有效整合融合,均体现了服务战略大局、维护国家安全的鲜明导向。

  重组整合不是简单的合并同类项,而是实现资源精准配置的“1+1>2”。

  比如,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既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形成了“南宝武、北鞍钢”的发展格局,又发挥了区域引领带动作用。

  如此种种,既推动同类型业务的横向联合,又加强上下游业务的纵向整合,有力推进解决重复投资、资源分散等问题。

  重组的温度还体现在民生福祉上。比如,持续推进中央企业医药医疗资源的整合,目前仅通用技术集团就拥有医疗机构超过400家,开放床位超过5万张,年服务患者超过3500万人次。

  在重组优化布局的同时,国资央企更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交出了一份“顶天立地”的成绩单。

  嫦娥六号、梦想号、奋斗者号、深地一号等一批大国重器捷报频传,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领域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克,C919大型客机、国产大型邮轮持续擦亮中国制造名片,九三阅兵中系列新域新质作战力量震撼亮相。

  有的成果民众耳熟能详,而有的成果虽不常出现在聚光灯下,却实实在在推动着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

  在去年开展的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中,中央企业共获奖109项,占全国同类奖项总数的一半以上,印证了科技创新国家队的实力。

  创新实力的长足进步,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央企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2024年更是达到1.1万亿元,其中近1000亿元投向基础研究。这相当于每天投入30多亿元搞创新,为突破核心技术筑牢了根基。

  更关键的是,23个创新联合体的组建,打破了科研攻关单打独斗的模式,形成了体系布局、协同攻坚、重点突破的强大合力。

  占全国1/5的144万央企研发人员的创造力如何被激活?答案藏在激励赋能与松绑减负的组合拳里。

  激励赋能——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考核加分,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给予“一票晋级”,决不让作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只当“幕后英雄”。

  松绑减负——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健全尽职合规免责机制,让科研人员真正放开手脚、心无旁骛搞创新。

  从100家央企的精准布局,到创新成果的“满天星”态势,国有资产的质量更优、“家底”更厚,这印证着一个朴素真理: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

  国企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这不是终点,而是更具活力的起点。当重组扫清资源壁垒,当机制激活创新基因,国资央企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更足的底气。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