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世界正快速迈入一个由数字驱动、人工智能赋能、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不仅是数字经济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与核心资源,更是激励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
如何开辟数字发展新赛道,为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如何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通道,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破解技术难题,保障数字经济安全发展?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上,来自产学研各界的众多嘉宾,围绕数字时代数据知识产权规则的构建、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深化以及开放合作新生态的共建等核心议题发表了深刻见解。
筑牢数字经济的知识产权根基
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正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表示,当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体系、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四个充分”基本原则,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理论研究方面,形成了三项基本认识,即数据的基本性质与传统物权和知识产权的客体相比发生重大变化;只有表现出功能性的整体性数据集合,才具有赋予产权的价值和意义;可以按照“数据+规则”的方式,明确需要保护的数据客体。
在实践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自2021年7月起,先后分两批在全国17个省市开展了数据知识产权试点,从制度构建、登记实践、权益保护和交易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选取7个省市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推动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不断深化。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余晨介绍,围绕数字时代科创中心建设,上海从优化顶层设计、细化法规条例、强化政策支持三方面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筑牢创新发展的根基;从优化专利预审机制、布局专业支撑平台、探索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三方面强化知识产权的获权服务,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从优化行政裁决、开展多元解纷、加强综合治理三方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从提升创造质量、健全运营体系、加强主体能力建设三方面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转化,赋能创新价值实现。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前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表示,除了政策公平性之外,知识产权保护是营商环境里一项重要内容,国内推进的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对标对表,都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目前,国内整体接近了国际上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水准。
知识产权成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引擎
在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生动实践的指引下,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正积极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开放合作与规则构建成为产业界务实且紧迫的议题。
“虽然数字时代有它的固有特性和特点,但不管是机械时代还是电气化时代、自动化时代,乃至未来的智能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底层逻辑和发展规律是一样的。”中车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军表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专利池是专利许可的“批发”,帮助将专利集合提供给很多主体使用。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版权的许可是近两年来浮现出的新问题,能否有效运用专利池方面的经验,帮助人工智能公司更高效地获得著作权用于训练大模型,需要产业界深入研究其可行性。
杜比实验室全球副总裁、全球政策与商业事务总裁Andrew lnesi表示,许可是将商业生态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黏合剂。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让企业有信心在通过许可交易等方式分享创新成果的同时,又将更多收入投入到创新中。
“数字时代,内容生态通过整合数字技术、创新内容生产、优化传播渠道,促进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和价值转化,成为数字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础,驱动着经济变革和商业模式升级。”腾讯公司副总裁、总法律顾问徐炎表示,中国企业应当以核心技术专利、原创内容版权为支撑,努力参与规则探索,主动争取全球内容生态许可规则的参与权与制定权,努力成为规则引领者。
助力多元业态创新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升级
从智能制造到新能源汽车,从通信技术到生物医药,知识产权正深度融入各行各业,催生出差异化的创新实践。
艾伯维制药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董莉君表示,药品的研发周期漫长、投入巨大,专利制度通过给予发明人一定期限的排他性保护,让企业有动力承担药物研发的风险,为创新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底气。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既能吸引更多的跨国药企来华投资研发,也有助于中国药企走向国际市场。“可以说,知识产权不仅是创新的‘保护伞’,更是推动中国创新药走出去的‘通行证’。”
“在万物互联、产业融合的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如何更加平衡发展,也是知识产权生态如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命题。”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魏娜介绍,小米持续对研发进行高投入,在产业创新方面形成了一些差异化的优势,并在科技创新领域坚持深耕底层技术,构建高质量的专利组合,逐渐成为一个兼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创新型企业。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快速增长,重塑全球行业竞争新格局。“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但我国新能源车企在海外核心市场的专利布局的广度和深度仍然不足,高质量知识产权资产的储备依然紧迫。”深蓝汽车有限公司产品总经理韩婷婷建议,加大专利联营的反垄断监督,建立第三方审查机制,指导构建费率模型,强化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谈判指引,助推中国汽车在全球化发展中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