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17日,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正式宣布,中国互联网专家、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教授入选 2025年世界互联网名人堂(Internet Hall of Fame)。作为我国信息技术领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他以三十余年的持续探索与贡献,获得全球互联网社群的高度认可。这也是我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余年来,继胡启恒院士、钱华林研究员、吴建平院士、李星教授之后,又一位著名专家获此殊荣。
世界互联网名人堂是互联网界的最高荣誉
世界互联网名人堂被誉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最高荣誉,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在互联网创新与发展中作出卓越贡献的领袖与先驱人物。自设立以来,“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Vint Cerf)、“万维网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等全球仅152位专家获此殊荣,其中中国有5位入选。
世界互联网名人堂的入选者不仅是互联网行业领袖,更是全球互联网技术演进和治理格局的“风向标”,入选者所在的领域前沿,更是在吸引全球更多人才和组织不断投身于此方向。中国学者的历次入选,见证了从“接入全球互联网”到“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轨迹。而刘东教授的当选,恰恰代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互联网从“连接人和设备”走向“连接应用、连接智能体”,从“技术工具”走向“文明基座”。
国际互联网协会在介绍中写道,“刘东教授是互联网领域的杰出国际专家、全球IPv6产业领袖,长期活跃在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刘东教授的职业生涯,是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发展的缩影,从技术探索到标准和治理,从教育人才到国际合作,从IP协议到数据和AI,他用三十年坚守不断提升互联网基础承载能力,拓展互联网的边界,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互联、更加强大的互联网。”
三十年坚守不断提升互联网基础承载能力
刘东教授是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创始人之一,1995年就联合ISOC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国际研讨会(China iNET)。2002年他发起建设了中国第一个面向商用的IPv6实验网络6TNet,并与6BONE、JGN和Euro6IX等开展国际互联,为后续的大规模部署奠定了基础。2003年始,刘东教授指导和参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项目,同时在多个主要城市推动国家级IPv6示范城市建设。2022年,刘东教授联合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全球IPv6论坛主席拉提夫·拉蒂德等共同发出《推进IPv6规模部署向纯IPv6发展联合倡议》……通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IPv6商用网络,覆盖数亿人群,极大提升了互联网的承载能力。
刘东教授是全球IPv6论坛副主席,二十多年来持续推进全球IPv6规模部署,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缩小数字鸿沟。其领导的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建设了全球最大的IPv6测试实验室,测试数量占全球60%以上,为IPv6的大规模商业化部署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同时他还领导并搭建了全球首个IPv6 DNS系统,服务数亿互联网用户。
引领全球治理和技术标准创新拓宽互联网的边界
刘东教授自1998年起,积极领导和参与ICANN、IETF、IGF等相关工作组全球互联网治理和数据治理工作。他连续十多年在IEEE标准协会担任董事会董事、新标准委员会董事、CAG董事等职务,推动了IPv6、智慧能源和数据空间等国际标准的制定,全面参与了IEEE标准化战略决策,影响深远。他还主导多个国际技术会议(如全球IPv6峰会、全球网络技术大会、全球数据技术大会),为全球学者和产业界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刘东教授长期倡导建设互联、互通、开放、合作的网络和数据空间,他是全球最早开展蓝牙、WiGig、软件定义网络、网络虚拟化等技术研究的专家,曾在多个国际技术组织任职,担任开放网络基金会(ONF)咨询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加速了关键技术的完善和互联互通,提升了互联网的灵活性、安全性和承载能力,推动了国际社群建设。
刘东教授还担任国际数据空间协会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于2023年率先提出“开放数据空间网络”理念,融合IPv6、数据空间、隐私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数据基础设施,系统解决数据流通中的安全可信和隐私问题,为AI产业发展筑牢数据底座。
刘东教授同时还是澳门科技大学下一代互联网国际研究院创始院长,积极推动先进网络与人工智能等前沿课程建设,培养博士和硕士人才,部分学者已在国际企业和学术界发挥关键作用。
连接未来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历史进程
在颁奖典礼上,刘东教授发表了深情的感言,“今天,互联网已从连接用户、连接设备,走向连接应用、连接AI智能体。展望未来,我的愿景和使命始终不变,那就是不断加固和拓展互联网这个基座,消除技术障碍,让更多的数据在上面流动,让更多人、更多设备、更多应用、更多智能体在同一张网上平等、高效、安全的连接,推动全球互联网的整体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互联网是人类知识的量变引发的质变,其不仅仅是技术网络,更是“知识的共享,文明的连接”。当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人类知识量再次爆发,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人工智能成为核心生产力,互联网的边界必将再次拓宽,推动人类社会更加开放、互联、普惠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历史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