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演艺市场的火热,在剧场外便可见一斑。
2025年9月13日晚,日文原版舞台剧《中村仲藏》首演结束后,不少中国观众特意守候在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外,只为等到与中村仲藏扮演者藤原龙也近距离接触、获得签名的机会。
2024年,《中村仲藏》在日本本土上演后,便收获票房、口碑双丰收。作为该剧封箱之旅的中国唯一一站,《中村仲藏》全球的最后10场演出于9月13日至21日在上海独家开演。
此次《中村仲藏》抵沪进行演出,也是中国引进戏剧市场首次迎来“封箱轮”。包括藤原龙也在内的《中村仲藏》原班阵容全员来到上海。七年前,藤原龙也曾因《武藏MUSASHI》的演出首次来到了上海。在媒体见面会上,他表达了再次回到上海的心情。
“和在座的所有人一样,我们现在很紧张,但我们也很兴奋。希望在本次的《中村仲藏》中可以展现出我们最好的一面,希望我们的表演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藤原龙也称。
藤原龙也通过蜷川幸雄舞台剧《身毒丸》出道,又凭借主演《大逃杀》、《赌博默示录》、《浪客剑心》等现象级影视作品,收获了全球级的影响力。
《中村仲藏》剧照。
“《中村仲藏》封箱演出能够选择上海,也是对中国剧迷的认可。”专程从长沙“打飞的”来上海看剧的刘忻告诉界面新闻。
观众与演员的双向奔赴,成为上海演艺市场浓厚氛围的鲜活注脚。而这样的热闹场景,正伴随着多部重磅音乐剧与舞台剧的密集登陆,在申城持续上演。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海以21.4%的票房占比稳居全国剧场演出市场首位。顶级IP的集结,彰显了上海作为亚洲演艺之都的底气。
《中村仲藏》开演前不久,伦敦西区音乐剧《男声小酒馆(TheChoirofMan)》也在久事·上海商城剧院开启中国首秀,将驻演至10月19日。
该剧将“小酒馆”实景搬入剧场,观众步入剧院便能瞬间沉浸于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酒馆”氛围中,吧台、飞镖盘、老旧点唱机一应俱全,还能喝到真实的啤酒。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被邀请的“客人”。
自2017年在爱丁堡艺穗节亮相以来,《男声小酒馆》凭借鲜活的人物群像、温暖治愈的叙事闻名,2022年斩获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新喜剧”提名、摘得大邱国际音乐剧节大奖。
提及为何选择上海作为中国首演地?制作人路易·哈茨霍恩给出答案:“上海是国际化、成熟的大都市,这让团队有特别的机会进行有意义的文化交流。”
为贴近中国观众,制作方暗藏诸多“彩蛋”:《玫瑰玫瑰我爱你》《茉莉花》等中文经典以全新编曲亮相,演员们还学了中文互动短语。
首次来到上海的主创团队对这座城市充满好感,作为“体育迷”的演员阿利斯泰尔·希金斯透露:“我很喜欢网球,上海网球大师赛即将开始,我们准备一起去看。另外作为足球迷,也希望能看一场上海申花的比赛。”

《男声小酒馆》剧照。
上海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优质演艺项目的首选之地。从首演上海到中国唯一,从常规巡演到全球封箱,诸多顶级演艺项目纷纷将上海列为重要站点。
今年5月,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SIX》在焕新回归的美琪大戏院开启中国首演,64场驻演吸引超6.9万人次观演,票房达3600万元,外地观众占比45%。
而将于11月登陆上海大剧院的音乐剧《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站,首轮5周场次开票即售罄。
上海之所以能吸引众多顶级演艺项目,离不开其不断迭代的硬件能级。
老牌剧院美琪大戏院重建舞台承重架构并升级机械系统,使得乐池可调节升降,完全适配如《剧院魅影》等高难度的技术装台需求,准备迎接更多国际大IP制作的入驻。
在城市艺术氛围和专业软实力方面,上海同样领跑全国。
此外,上海演出市场的人气保证也让主办方对本地观众和演出票房充满信心,如同观众等候藤原龙也签名的热情场景,持续为演艺市场注入活力。
这些音乐剧与舞台剧的上演,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盛宴,也推动了上海餐饮、旅游、文创、休闲娱乐等复合业态的消费量级。
《男声小酒馆》出品方久事文传联合静安、黄浦、普陀三区共17家商圈商户,推出打卡地图,包括上海商城、中信泰富广场、上海环球港等。观众持票根前往地图点位,即可享受餐饮、零售等多类消费专属优惠。
与此同时,主题公交车与定制交通卡卡面也已上线,久事文传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希望以票根为纽带,串联起文化消费与城市生活场景。”
除此之外,《SIX》联动黄浦江游轮推出“皇后之夜”主题派对,船舱变身为移动舞台,甲板上发光皇冠成为网红打卡点,演出还带动了周边衍生品销售130万元。
《千与千寻》今年夏季在上海文化广场的42场演出吸引超7.8万人次观演,其中50%观众来自外地,海外购票观众近2000人,千寻扮演者桥本环奈抵沪后在小红书发布的打卡图文,更是带火了同款消费。
“年轻观众会因为喜爱一部作品,购买所有的IP联名产品,去餐厅酒吧聊剧情到天亮,也会因为一句台词,翻山越岭去感受剧中的场景。”作为《SIX》的出品方,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不论是剧目本身为城市带来的文化向心力,还是周边配套文旅联动升温的城市影响力,都见证和夯实着上海作为亚洲演艺之都的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