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8月份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据,截至8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
从细分领域来看,公共充电设施和私人充电设施均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差异。公共充电设施(枪)数量为431.6万个,同比增长37.8%,公共充电桩额定总功率达到1.96亿千瓦,平均功率约为45.48千瓦。
私人充电设施(枪)的增长更为显著,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私人充电设施(枪)达到1303.2万个,同比增长59.6%,私人充电设施报装用电容量达到1.15亿千伏安。私人充电设施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反映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并选择安装私人充电设备,以满足日常便捷充电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居民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私人充电设施的普及程度成为推动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着眼未来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需要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新老旧交流低功率桩,加快高功率直流快充的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助力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与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月份至8月份,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808.8万辆,同比增长30.1%。
充电桩产业直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中研普华在《2025—2030年中国充电桩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充电桩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20%以上年复合增长率。需求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日均充电需求激增至1.2亿千瓦时;供给端,超充桩占比从2023年的5%跃升至2025年的20%,单桩功率突破480kW;模式端,光储充一体化项目落地超200个,能源综合利用率提升40%。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对充电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政府和企业会加大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例如,一些城市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和增长趋势,制定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确保充电设施的供应能够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匹配。
吴琦认为,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对新能源汽车起到了多方面的带动作用,包括消除里程焦虑、提升使用便利性和推动技术创新等。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