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杨洁)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编制的关键之年。近日,“问道‘十五五’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主旨演讲中介绍,“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他强调,要总结经验、剖析问题,落实战略举措,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一是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二是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产业化。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四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五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走深、向实、做优。六是积极推行绿色低碳,先立后破,稳步安全降碳,实现碳达峰。七是提升优质制造,“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八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适应全球经济新变局。
多位与会专家提及AI对于新型工业化的赋能作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报告数据显示,2030年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预计将升至45%,AI与产业融合是核心驱动力。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宏观研究项目主任刘典表示,我国更注重AI在第二产业的应用,依托工业场景和数据优势,推动智能化转型和智能原生平台建设,实现从系统集成到生态重构,助力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用友集团副总裁、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郭金铜表示,企业拥抱AI需以智能为核心,实现AI、数据与流程三位一体。AI应用的有效落地,必须建立在规范的数据治理与流程体系基础之上。基于此,企业可遵循“先+AI、再AI+”的路径,充分依托自身丰富的工业场景优势,加速推进智能化转型进程。
山东浪潮智能生产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成明分享了浪潮的转型实践。他表示,AI在个性化创新设计、柔性生产效率提升、全流程质量优化及产业链协同中作用显著,助力企业应对不确定性,推动智能制造加速演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深化改革,当前破题的关键在于完善法治,保障市场规则透明、公平、连续,以此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为现代制造业保持持续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推动金融创新,尤其通过资本市场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融资支持,促进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