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期货市场发展再迎政策利好。9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金融服务“两高四着力”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对外发布。期货日报记者查阅《方案》发现,其中提出“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丰富区域特色期货品种,发展‘保险+期货’,延伸期货产业链”。
作为新中国期货市场的发源地,河南省政府及郑州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郑州期货市场建设,近年多次出台政策措施推动郑州期货市场发展。《方案》的出台,点燃了郑州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破解粮食安全与产业转型双重命题
“历经30多年精耕细作,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郑商所市场规模稳步提升,郑州价格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正在逐步成为全球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河南省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吴建武在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说的这段话,精准地概括了郑州期货市场的发展。
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发展速度、质量有目共睹。《方案》将期货与科创金融、资本市场改革并列,赋予其服务“农业强省、制造强省”的重任,不仅与时代发展同频,更贴近地方发展的实际需求。
“河南作为农业和制造业大省,出台政策支持郑商所发展,实质是响应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导向。比如,郑商所上市的尿素、苹果等期货品种,打破了传统现货市场的地域分割,形成了‘郑州价格’辐射全国的格局。这种现象体现了我国通过期货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改革方向。”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如是说。
河南虽为“中原粮仓”,但长期面临价格波动风险,农业生产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强烈。“近年来出台的不少政策中反复强调‘保险+期货’试点是破解农业生产不确定性的制度创新。河南农业经营主体分散、现货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突出,大力推广应用‘保险+期货’,实质是通过‘价格保险+期货对冲’的组合工具,构建农业风险分散的长效机制,这与河南广大农户的利益紧密相关。”宋向清说。
“这也是构建现代金融生态的区域实践。”宋向清继续说道,河南金融资源相对薄弱,通过政策支持郑商所发展,河南正以期货市场为枢纽,打造“期货+现货+金融”的产融生态圈,既能提升区域金融能级,又能通过产业链延伸带动物流、仓储等配套产业发展。
格林大华期货副总经理王骏告诉记者,期货市场的发展能够吸引金融机构、投资者和专业人才集聚,形成金融产业集群。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及郑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郑商所优势再造,培育期货经营机构,吸引高素质期货人才队伍,旨在集聚金融资源,提升区域金融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河南省政府大力支持期货市场和期货产业大发展的背后,是其致力将‘郑商所的各类优势’转化为‘河南发展的各种胜势’,其需求是通过金融创新和期货创新为传统产业赋能、为新动能筑基、为国家战略作贡献、为区域竞争突围的综合体现。”王骏表示。
郑州期货市场建设路径呈现立体化格局
面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两高四着力”等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郑州期货市场正在形成更加立体化的格局:区域品种全国化、优势品种国际化、“期货+”生态扩容……与此同时,“郑州价格”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
在宋向清看来,对接“两高四着力”的具体路径是以期货工具赋能产业升级为主导。具体来看,农业领域,进一步扩大“保险+期货”覆盖面;制造业领域,加快钢坯、水泥等工业品期货研发,帮助相关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绿色经济领域,研发葵花籽油、生物柴油等绿色期货品种,探索将碳排放强度纳入交割标准,引导产业链低碳转型。
“强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宋向清进一步表示,积极推进期货品种国际化,在PTA保税交割基础上,推动棉花、白糖等品种纳入特定品种,允许境外投资者直接参与交易。跨境合作方面,郑州期货市场要与芝商所、新交所等国际机构开展结算价授权合作,推出以“郑州价格”为基准的离岸衍生品,增强国际定价影响力。
王骏告诉记者,郑州期货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展路径较为多元,可以把交割物流、市场培育、期现联动等作为主要抓手。
“首先,合理布局和增设期货交割仓库,将河南的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大宗商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枢纽优势, 形成‘郑州价格+中原交割’的格局,吸引全国贸易商集聚,使河南乃至整个中原大地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物理节点和信用节点。大力发展仓储物流金融,以标准仓单和非标仓单为核心,创新仓单质押、融资、过户等服务,盘活海量库存资产,提升大宗商品流通效率。其次,坚持‘一品一策’,优化已上市品种合约及业务规则,‘一企一策’开展市场培育活动,支持风险管理公司、大宗商品交易商引导企业拓展期货应用场景,拓展产业‘期权+’服务范围。有序推进‘保险+期货’等项目实施,优化完善‘商储无忧’业务模式,提升产业客户参与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最后,研究推动期货交割标准进入国家标准体系,促进更多市场主体借助期货标准更好地融入全国商品流通网络。发挥商品期货标准化、信息化程度高的优势,引导现货产业规范化发展,加强期货监管部门与现货市场管理部门、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会商和协同联动,促进期现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王骏表示。
“整体而言,河南省支持期货市场发展的政策逻辑,本质是通过金融创新破解产业痛点、服务国家战略。郑州期货市场应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国际化、绿色化、科技化为方向,将‘郑州价格’打造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中国基准’,在服务‘两高四着力’中展现更大作为。”宋向清表示,这一过程需要政府、交易所、企业协同发力,既要有“顶层设计”的战略眼光,也要有“绣花功夫”的落地举措,方能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