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电力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中国与东盟能源合作在人才共育、数智赋能、标准引领、电网互联等领域不断深化。着眼区域能源电力合作,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以中国—东盟能源学院、中国—东盟能源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等为载体,搭建起人才培育与技术输出的桥梁,不断助力区域开放发展。
加强区域能源合作人才共育
9月的广西南宁,东博会如约而至。在9月16日举行的2025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中国—东盟能源学院理事会成立暨2025级留学生开学仪式活动精彩亮相,成为中国与东盟持续深化能源教育合作、人才培养以及技术交流的生动注脚。
今年3月,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与广西大学联合筹建的中国—东盟能源学院在南宁揭牌,学院落户于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同步在广西电网公司等单位设立科研及实践基地,构建“校企联动”的特色培养体系,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能源领域的重要载体之一。
据介绍,南方电网公司自2009年起在柬埔寨、老挝等国参与建设17个能源项目;中国—东盟能源学院揭牌当天,130多家中外能源企业、院校齐聚南宁,在电力行业教育培训国际合作交流会上共探人才培养新路径。
“我们愿与高校、能源企业一道,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全面合作,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构建起中国与东盟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合作格局,助力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推动更多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产品走向东盟。”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作为中国—东盟能源学院的理事长单位,下一步将探索实习实训、毕业就业、校企共育等合作方向,积极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国(境)外在职员工职业培训、定制化国际项目人才培养、跨国(境)培训资源共建共享、科研教研联合攻关、企业涉外实训基地认证、职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跨国(境)互认、技术技能比武竞赛、国际会议论坛等工作业务,同时启动学院与企业间的访企拓岗计划,构建长期合作机制,为东盟区域能源合作注入“新动力”。
夯实跨境合作“数智底座”
当前,广西正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
近年来,通过广泛联合科研院校与头部企业,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在人工智能与能源电力融合领域加快布局。例如,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在输变配电力智慧巡检、新能源与负荷预测等领域部署19个技术攻关项目,建成全栈国产化的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平台,集成样本库、模型库和专业标注工具等。
在模型与数据建设上,广西电网基于南方电网“大瓦特”平台,已上架典型模型算法181个,建成人资和输电2个L1业务域大模型及5个L2场景大模型。广西能源数据中心的建成投用,实现了内外部能源数据的汇聚融合。
输电智能巡检大模型一体机的技术共享,正是依托创新合作中心技术转化机制的生动实践。这款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研发的一体机,内置机巡作业管理系统和输电人工智能大模型,能精准识别电力设备缺陷,得到老挝电力企业人员的积极关注。
“我们针对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的实际需求,完成了一体机系统界面的老挝语改造与适配,更贴合当地用户使用习惯,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数字化部总经理刘莹说。
助力沿边地区跨境开放发展
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在地处广西中越边境的东兴市,透过用电数据,可以感受到边境地区的发展活力:今年前7个月,东兴市全社会用电量5.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57%,其中当地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7.8%。
近年来,电力部门不断建强边境电网,服务地方对外开放。南方电网广西防城港供电局投产35千伏里火变电站等一批电网项目,进一步优化防城港电网建设结构,有力支撑当地重点项目的快速发展。近三年来,防城港供电局新增报装容量10.58兆瓦。
在同样地处中越边境的凭祥市,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十四五”以来投资超1.4亿元开展电网建设,为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强化了电力支撑。
在地处沿海一带的钦州市,今年8月,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研发的电鸿化近零碳园区“零碳驾驶舱”系统在中马钦州产业园正式落地。该系统可实现能源生产、传输与消费全链条的精准碳数据采集和可视化管理。
此外,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还扩大园区充换电设施的布局,计划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内建设一座多元融合的综合能源场站,以实现园区充电桩20分钟充电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