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9 05:38:40 股吧网页版
这家来自上海的企业,为全球送出超72亿度绿电
来源:上观新闻

  在哈萨克斯坦乌勒套州的广袤草原上,一座座白色风机拔地而起,将无尽的风能源源不断转化为清洁电力。这座由来自中国上海的企业——寰泰能源投资建设的Mezgilder Qushteri 100兆瓦风电项目已于今年实现全容量并网,标志着乌勒套州首个风力发电项目正式投运。

  落地中亚草原、沙漠与山地上的新能源电站,像一颗颗绿色明珠,串联起能源合作的新丝路。它们点亮千家万户的灯火,也为当地带去就业机会和技术经验,提升中国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信心。

  作为一家专注绿色能源发展的民营企业,寰泰能源在全球并网、已建及待建新能源项目已达3.85吉瓦,累计为全球提供绿色电力约72.1亿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1万吨,每年可满足66.5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产业链“走出去”:从产品到标准

  2015年,正逢国家大力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各国也在积极布局绿色能源转型。上海寰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逸意识到,这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绿色能源建设的难得机遇,于是创办寰泰能源,致力于以绿色能源合作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然而,“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南逸谈到,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别风险、履约风险和汇率波动等复杂挑战,在发达国家还可能遭遇国际竞争的不确定性、利率波动及用工经营风险,这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过仔细研判,企业决定在风、光资源丰富但又非常缺电的哈萨克斯坦发展绿色能源。彼时当地尚无大规模清洁能源开发先例,寰泰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面对客户履约能力不确定的问题时,公司通过深入调研当地电力市场和银行体系,评估风险后谨慎推进,同时与当地政府、合作企业、金融机构等面对面沟通,为项目争取最大支持。终于,寰泰的首座清洁能源电站在哈萨克斯坦大地上顺利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为响应“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寰泰团队创新采用“100%中国制造、100%哈国施工”的合作模式。一方面,通过发挥公司旗下工程公司和设计院的技术力量,不断优化电站建设方案,在当地实现较同行业更低的度电成本,为老百姓提供可负担、可持续的清洁电能;同时,通过中欧班列等跨境运输方式,将中国制造的设备组件运抵项目现场,带领中国企业抱团发展。另一方面,在项目建设及运维期,大量雇佣当地劳动力,高峰时期创造就业岗位近3000个,为当地培养一批优秀的新能源电力工程师,帮助他们全面提升新能源电力相关技术和经验。

  在哈投资期间,寰泰积极带动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在原有中国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公司转化《GB50797-2012光伏电站设计规范》等近十个技术标准,带动相关工程技术规程、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从最开始向先进国家学习,到如今向外输出中国产品、中国标准、中国方案,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南逸说。

  但他也坦言,中国标准和品牌要想真正“走出去”,前提是中国投资要先“走出去”。他举例,在阿塞拜疆首个公开招投标的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中,当地能源部门委托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组织招标,许多技术标准偏向欧盟体系,中国领先的光伏组件产品无法完全响应,无形中推高了项目造价。经过多轮沟通,项目最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为中国产品和技术标准国际化提供了可操作示范。

  与此同时,在应对出海过程中的汇率波动风险上,寰泰也积极探索金融创新。除了在当地银行以本币融资外,公司更是率先推动电价以人民币计价。“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30亿元建设的500兆瓦风电项目,是当地最大的山地风电项目,首次采用电价以人民币计价。”南逸介绍,这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降低成本,有利于向当地提供更可负担的绿色电力,而且这将是中企出海时在各细分行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益尝试。

  融资创新:打造“中国首单”范本

  寰泰在海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上海为民营企业提供的灵活营商环境。“面对ODI(对外直接投资)出海,上海通过跨部门协调,为企业成立海外公司、参与新能源项目投标提供便利。”南逸说。

  更为突破的是,国家层面对融资模式创新的支持,让寰泰实现“中国首单”。“Mezgilder Qushteri 100兆瓦风电项目是寰泰在哈萨克斯坦首批实现人民币计价的新能源电站项目之一。”南逸介绍,在中国信保的支持下,项目投保中长期出口买方信贷保险,实现全国首单对民营企业新能源电力项目提供“双95”赔比的承保,即提供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赔偿比例均为95%,支持电站建设投运采用无追索项目融资结构,无需提供信用担保。在中国信保的保险保障下,上述项目获得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牵头组建的银团融资,贷款总额达2.56亿元。

  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的需求愈发强烈。2021年,寰泰储能在上海创立,专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业务,其生产制造的钒电池可在新能源电力中调峰调频,助力风、光资源有效利用。

  创立至今短短4年,企业已在电堆开发、低成本高效率膜研发、电解液制备、系统自动化等领域具备竞争优势。如今,寰泰储能已成为世界钒液流电池领域技术领先、为数不多的全产业链头部企业。

  南逸认为,在国家鼓励优质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大势所趋,而中国在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和产能优势也为企业出海打下基础。但他提醒,企业出海不能盲目跟风,要有准备地“走出去”,尤其是要做好风险防控。“适度轻资产出海、留足投资安全余度、自律有序理性出海、防止内卷外溢等,能有效降低相关风险,实现更稳健的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