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9 08:12:50 股吧网页版
家庭教育论坛圆桌讨论:让机器人给孩子上课,你愿意吗
来源:上观新闻

  在“新东方首届在线家庭教育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中,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刘嘉、北京宽高教育集团总校长王金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一起探讨了AI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下是圆桌讨论主要内容。

  『要引导孩子顺应这个时代』

  丁延庆:今天,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学老师还是挺有危机感的,因为我发现,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轻易取代我的工作。

  我是研究教育经济学的。教育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简单来讲,就是研究各种教育选择、教育决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对一些教育选择、教育决策提出相应的建议。我曾经尝试向DeepSeek问过一些问题,包括高考志愿填报、分析对比学校的专业等等,它都说得头头是道。我发现,它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见解是有一定深度的,这让我感到有点恐慌,感到我们这个职业的专业性、不可替代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相对来说,孩子们在AI时代比我们的适应性要更强一些。所以,对孩子们来说,首先必须接受、学习,尽快地掌握AI技术,这是毫无疑问的。要让孩子们第一时间去接触AI,它和正常的学习是没有任何冲突的。这是AI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技术,就像我们现在人人都会使用手机一样,一定要顺应、要拥抱、要积极地面对这场变革。

  王金战:关于人工智能,那天我在学校里跟学生们聊天,有个学生对我说:“校长,我们现在学习还有什么用?我们绞尽脑汁花一个小时好不容易写出一篇作文,DeepSeek只用十多秒就写出来了,而且还比我们写得好,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学生一天到晚地学习到底还有什么用呢?”现在,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也都有同样的疑问。

  我对人工智能有以下几个基本判断:

  第一,任何一个时代都充满着机遇,而把握这个机遇的人永远是少数人。人工智能时代同样也是如此。

  第二,技术变革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我们只能去顺应这个时代。历史上,每一项新技术的发明都会淘汰一批人。

  有一次我听马云演讲,觉得挺有意思。他说,篮球的球网一开始是个兜,并没有洞,比赛中篮球每次被投进去,都要停下来,有人爬着梯子把篮球取出来,再继续比赛。后来有人提出,把球网剪掉,人就不用爬上去了。这个建议立即遭到了那些拿梯子的人的反对,因为这会把他们的饭碗砸掉。

  再比如,汽车在英国刚发明时,不敢上路,因为砸汽车的都是赶马车的马夫,以至于当时的汽车上路只能开到每小时8.6公里,比马跑得慢一点才行。但是后来,美国、德国也发明了汽车,汽车时代真正到来了。所以,今天的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去顺应这个时代,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科技。

  第三,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恰好凸显了未来我们的教育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包括思辨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利用新的工具为自己服务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六大能力不仅是当下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也是新高考重点考查的方向。

  『AI在教育中该起什么作用』

  刘嘉:我给大家举个例子。1981年,有人请乔布斯谈一谈他对刚刚上市不久的个人电脑的看法,他这样回答:“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科学美国人》上有一篇文章,比较了地球上各种物种的运动效率,结果秃鹰是最高效的,人类在排行榜中只处于列表的1/3的位置。但是,当人类骑上自行车以后,效率就变成了秃鹰的两倍,远远超出所有其他物种的运动效率。这说明什么?人类最强大的地方在于擅长创造可以放大自身能力的工具。”所以,在乔布斯看来,发明个人电脑就如同为人类的大脑配备了一个工具,可以放大人类的固有智力,解决很多烦琐的问题,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我认为,人工智能不是来取代人类的,它可以为人类的思想插上翅膀,助力我们探索更广阔的认知天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从小涉足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

  再举一个例子。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有一所名叫阿尔法的中学,这所学校的学生在美国高中毕业生学术能力水平考试(SAT)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平均成绩达到了1540分(满分1600分)。那么,这所学校的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有多长呢?两个小时。他们是如何做到每天只学习两小时就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正是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帮助。在这所学校里,每个学生都配备了专属的AI助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那么,他们每天剩下的时间去干什么呢?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有的去创业,有的去编制各种软件,有的从事各种社会性的活动。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就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仅仅是对人类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整合,而人才是具有创造力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为我所用,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俞敏洪:我也来说个事情。现在,经常有一些外语学院的领导向我诉苦,说目前外语专业的招生越来越难,招生分数越来越低,报考的学生越来越少。因为随着人工智能翻译功能的迅速发展,先进的AI模型可以轻松地使用70多种语言进行实时对话。你即使不懂任何一门语言,也可以顺利地到任何一个国家去旅行,只要带上一个翻译器就可以了。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当下的现实生活带来的冲击。

  回到今天的话题,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可以起到一正一反两个完全不同的作用。

  反面的作用是什么呢?当孩子们学会了在DeepSeek、豆包上寻找问题的答案时,不管是数学解题还是英语写作,他们都不用动脑子了,只要点击一下就能快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但是,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他们本身比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完全用人工智能来帮助解题,只会使孩子们形成依赖人工智能而自己不爱动脑的习惯。人工智能是不参与思考的,只提供最终的答案,而听老师讲解和做作业的过程则是一个让孩子主动思考的过程,所以,依赖人工智能是有一定负面作用的。

  此外,我一直认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背诵,在人工智能时代,虽然我们可以搜索到几乎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是背诵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却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背诵唐诗三百首,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造就唯美的、诗意的灵魂。还比如,通过一定数量的数学刷题练习,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数理逻辑和思维分析能力。脑科学显示,孩子进入小学后,逻辑推理等高级功能逐步成熟,此时需通过一定的学习挑战激活神经回路,通过反复训练重塑大脑。还有,各种手工和实验能够锻炼手、心、脑三位一体的协同能力。而以上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

  当然人工智能也有好的一面。作为一种工具,它能不断地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在教育中发挥人工智能的好的作用呢?以写作这件事为例。学生写作文时,一定不能让人工智能代劳,应该让他们自己动笔。因为,写作的过程是学生发挥文字运用能力、想象力的过程。等学生写完作文后,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进行修改,看看是否能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以往,学生想要知道如何把作文写得更好,大多是通过老师批改作文时的点评。但今后,人工智能能够快速地帮助学生修改和点评作文,让学生看到不同的写作角度和思维方式。所以,在未来的教育模式变革中,人工智能可以承担作业批改等重复性工作,同时通过动态数据分析优化学生的学习路径,更加充分地发挥人工智能的辅助作用。

  『AI时代,教育的变与不变』

  俞敏洪:面对未来的教育,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AI时代,到底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人是不可被取代的?

  我曾经去过一家汽车制造工厂,工厂老板告诉我:以前我的车间里有200多名工人,现在只需要10个人。而这10个工人的效率比原来200多人还要高,汽车生产的出错率大幅降低,因为很多生产环节都由机器人完成了。

  我还探访过大董烤鸭店,他们对美食的钻研已经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我认为,在未来,顶级厨师是难以被替代的。虽然现在已经有机器人可以炒出菜肴,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机器人炒出来的只能算是快餐式的食物,并不能像顶级厨师那样将烹饪的“道”融入菜品之中。所以,顶级厨师的技艺和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我认为,有些大学老师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这是为什么呢?打个比方,老师在讲台上讲一个主题,下面的学生马上就能用人工智能去搜索相关内容,一搜完,就有学生举手说:“老师,对不起,你讲错了。”老师在台上讲得激情澎湃,结果台下的学生却这样评价:“老师,你讲得还不如人工智能呢。”因为老师讲的任何内容,都不可能比人工智能搜索出来的信息更全面、更丰富。面对一批自学能力超强的大学生,大学老师如果不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最终很容易被淘汰。

  我前几天还读到一份报告,说未来5年内,全球预计会有800万医生失业,尤其是那些处于中等水平的医生。因为如今的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准确判断疾病,还能制定治疗方案,包括用药建议等,甚至在未来,很多手术都将由人工智能来完成。

  不过,这份报告里有一个有趣的观点,它认为护士反而不会失业。因为,医院里的病人处于孤独、痛苦的状态,需要情感上的安慰,而这是机器人很难做到的。护士温暖的笑容、关切的眼神,能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心理慰藉。并且,护士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工作中的失误也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医生这个职业或许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护士的岗位却是不可或缺的。这不由得引发我们思考:应对AI时代,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王金战:前不久,有一位研究人工智能的老板找到我。他说:“王校长,我给你们每一个学校都配几个机器人给学生上课,这样,你就不用给老师发工资了。而且,这些机器人教得比老师还好,学生有什么问题一问它,马上就能得到答案。”他希望能够和我们的教育集团合作,用机器人取代老师。我一听就拒绝了,我说我不跟你合作,因为咱俩的想法不一样。

  我认为,如果仅仅把中小学教育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这本身就是教育的巨大误区,也是教育的失败。中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传授知识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什么是能力呢?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之后,还能留存下来的那些东西,才叫能力。想象一下,老师在课堂上把学生叫到黑板前演讲,题目是《我》,学生激情澎湃地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老师竖起大拇指表示肯定,同学们也纷纷送上掌声。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忘怀的情感互动,机器人能替代吗?大家都说机器人能替代很多工作,但它能替代人的情感吗?答案肯定是不的。

  俞敏洪:王校长,听了您的讲述,我倒是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未来如果能够利用机器人给中小学生讲课,或者采用虚拟课堂、虚拟人授课,也未尝不可。因为,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使城乡之间、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大大缩小。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能够完全取代中小学老师。就像王校长刚才说的,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启发,所给予的情感关怀、温暖,以及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引导,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这也意味着,老师的角色将会发生转变,他们不再仅仅会讲课、会传授知识,而更多的是能够陪伴孩子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王金战:今天我们的主题是AI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我想再给家长们提一些建议。我认为,在AI时代,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稳定的情绪以及健康的心态。

  我建议,家长最好给孩子选择一个体育项目进行练习。2024年9月开始,教育部明确规定,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呢?因为现在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弱,近视眼、小胖墩比比皆是。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让孩子动起来、跑起来、活动起来,特别是让孩子多见阳光,在阳光下多奔跑、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另外,在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孩子必然会经历失败,他们可能会哭鼻子,但他们会擦干眼泪继续坚持,这种顽强坚毅的心态是很可贵的。在AI时代,顽强的意志、健康的心态、阳光的性格和自信的品性才是最重要的。

  人工智能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因此,教育体系必须向能力培养转型。应对未来,一个人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20多年前,我在人大附中当班主任的时候,黑板上写着24个字的培养目标:“军事家的勇敢,外交家的策略,政治家的胆魄,哲学家的思维”。按照这个目标开展班级工作,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我想,这个学生培养目标在AI时代也并不过时。

  丁延庆:我认为,在AI时代,孩子们最需要注重培养的应该是学习能力,而且这种学习能力是终身的。因为,学习活动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能给你提供很多东西,不仅让你掌握知识,还能让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而且,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驾驭人工智能,才能够避免它给我们人类带来过多的负面影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