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面对中国市场营收连续下滑、关税成本上升和本土竞争对手崛起等挑战,GE医疗(GE Healthcare)被传正在探索出售其中国业务股份的消息。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医疗设备制造商GE医疗正在与顾问合作,探索包括出售其中国部门股份在内的多种选择。潜在交易可能使这些中国资产的估值达到数十亿美元。这些考虑尚处于初步阶段,尚未就任何潜在处置的时间和规模做出最终决定。 然而,这一举动已经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对此,GE医疗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我们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之一,我们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病患和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事实上,对GE医疗而言,近两年中国市场业绩确实存在较大的压力。根据GE医疗发布的截至2024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业绩,GE医疗全球全年营收197亿美元,同比微增1%;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2亿美元。其中,中国区全年营收23.6亿美元,同比下滑15%,创下自公司2023年独立运营以来的最大跌幅。
另外,2025年1月至6月,西门子医疗实现营收115.71亿欧元(约合133.9亿美元),同比增长7%;GE医疗实现营收97.8亿美元,同比增长3%;飞利浦医疗实现营收81.74亿欧元(约合94.6亿美元),同比下降1.77%。
西门子医疗成为三巨头中唯一在中国市场实现增长的企业,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区业绩增长了2.4%。而GE医疗和飞利浦在中国区的业务分别下降了2%、11%。
2025年第二季度,西门子医疗在中国市场实现营收6.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1.43亿元),可比增长达6%;GE医疗同期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为5.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47亿元),同比下降3%。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医疗设备企业正在迅速崛起。联影医疗、迈瑞医疗、东软医疗等本土企业以立体化策略蚕食外资巨头的市场份额。
例如,在光子CT领域,中国高端医疗设备正在不断发力。8月26日,由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联影医疗成为全球范围内,首家成功实现光子计数能谱CT商业化的中国企业。与此同时,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NeuViz P10碲锌镉光子计数CT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也是全球首台8cm宽体光子计数CT。
光子计数能谱CT一直是备受行业关注的下一代CT技术的革命方向。相比于传统CT,光子计数CT搭载了半导体探测器,具有更高空间分辨率成像、直接多能谱成像以及更低辐射剂量成像的优势,极大程度推进了精准诊疗。然而囿于高筑的技术壁垒,此前全球范围内仅有两家外资企业实现了光子计数能谱CT的商业化。
这两项突破标志着中国在下一代CT技术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有券商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仅西门子医疗(2021年获批)、GE医疗(2023年获批)推出了临床级光子计数CT,但均为“小探测器(≤4cm)+单源”配置,主要应用于神经、儿科等单器官精细扫描场景。
2025年全球光子计数CT市场规模约20亿美元,联影医疗与东软医疗光子计数CT的同步获批,形成了“技术路线互补+市场定位协同”的双龙头格局。
“此次国产光子计数CT的获批,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从0到1’突破,更是国产高端影像设备从‘替代’走向‘引领’的关键转折。”该分析师强调,本土企业在市场布局层面正在以灵活策略对跨国巨头形成“降维打击”。例如,迈瑞医疗此前推出“十年免费质保+AI诊断软件终身升级”方案,可以直击外资企业“维修服务毛利率超60%”的盈利模式。
中国医疗设备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跨国巨头面临本土企业前所未有的挑战。GE医疗是否出售中国业务股份,将成为跨国企业在华战略调整的重要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