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关于进一步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将化妆品等时尚消费品产业列为上海着力发展的六大重点产业之一,提出通过科技赋能、数智驱动、监管提效等举措,推动“上海制造”化妆品走向世界。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政策落地推进,上海本地化妆品上市公司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上的投入将获得更有力支撑,而上海化妆品产业集群亦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新政破局产业短板
《措施》的出台精准对标国内化妆品产业发展关键。据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此前发布的《2025化妆品品牌TOP50》调研结果,国货品牌虽以22个占据数量优势,但其零售总额仅占品牌TOP50总额的39.98%;从企业平均销售规模看,中国企业41.16亿元,亦低于美国56.19亿元、法国52.2亿元的水平。
此次《措施》从多维度明确发展路径。推动企业抢抓市场机遇,努力拓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坚持科技赋能,加强技术创新和新赛道布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海派文化精髓,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科技魅力的“国货潮品”;坚持数智驱动,实现研、产、销全链智慧升级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监管提效,深化制度创新,着力营造优服务、强监管、促发展的产业新生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释放产业创新潜能。
在政策导向下,上海本土美妆企业积极行动,抢抓发展机遇。作为国内美妆日化行业老牌民族企业,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将旗下“佰草集”打造成文化出海标杆,该品牌2008年登陆位于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丝芙兰全球旗舰店,此后陆续入驻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多个欧洲国家。
与此同时,港股上市企业上美股份则聚焦“智能质造”,提升数智化能力。2024年,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的上美科技园智慧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拥有每日200万瓶的产能和全流程AI智能化生产体系,成为中国首个AI智能化妆品无人车间。
“《措施》为本地化妆品产业注入强劲动能,积极影响贯穿产业链全环节。”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政策从原料研发、品牌打造到生态优化全面发力,将推动产业向创新高地转型,加速本土品牌全球化进程。
产业集聚筑牢根基
上海化妆品产业的集聚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其中,奉贤区“东方美谷”化妆品产业集群集聚上海市超三分之一的化妆品企业,产业规模近千亿元,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化妆品进出口口岸。
为支持产业出海,上海已通过监管服务优化先行发力。奉贤海关推进“智关强国”行动,通过优化检验流程、提供全链条通关支持提升效率,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奉贤区实现化妆品进出口总值9.05亿元,同比增长7.18%。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化妆品走向世界具备产业集群、研发创新、国际资源三大优势,后续企业需进一步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加强海外营销,而政策可在通关便利化、国际认证指导、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更多“沪妆”产品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