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9 22:49:30 股吧网页版
壹快评|国庆涨价十倍被查 为何很多人反而“帮腔”酒店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何涛

  9月18日,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市场监管局发布情况通报,对网友反映“国庆房价从90元左右涨至约1000元”的辖区内某酒店进行立案调查,“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理由是“该酒店存在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行为”。

  有意思的是,通报发出后,网上大多数人支持查处,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为酒店“帮腔”,替老板“叫屈”。例如,在“第一财经”公众号的读者留言中,有人说:“明码标价哪儿违法了?只要他明码标价卖得出去”“有愿打的,有愿挨的,为啥要插手管呢?”还有人说:“哪里违法?人家平时如果是入不敷出,就靠周末节假日回回血呢?我是消费者我都理解。”

  消费者不反对商家涨价,却反对执法部门查处,这种“倒反天罡”式的反应,引起了很多人好奇。

  据网友反映和媒体采访证实,在网络预订平台上,涉事酒店国庆假期的价格为970~1059元/间,而9月份的价格多在90元左右,二者相差约10倍。但据该酒店工作人员对媒体解释,该高价并非最终定价,消费者可先下单,入住时将按实际价格重新核算房费,“目前预估在五六百元一间,多付部分可退”。至于为何不直接修改线上价格,工作人员称,是因为国庆定价较为特殊,定太低或太高都不合适,需根据当日周边商圈行情最终确定。在相关部门介入后,涉事酒店同意按“涨幅不超过百分之百”的要求重新调价。

  价格法规定,我国“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极少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法律规定“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包括: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

  显然,酒店房价不在政府指导或政府定价范围内,其价格应主要由市场调节。只要酒店明码标价,随行就市的调价通常不能被认定为违法。不过,实践中,在旅游消费集中的节假日或大型活动期间,地方政府常常对相关区域的服务业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以确保价格基本稳定。近年来,一些酒店因为违反此类规定而被罚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执法依据和实施标准(比如各地限价幅度不一),社会对这种做法尚存争议。

  价格法同时规定了经营者的8类“不正当价格行为”,包括“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等。上述通报指出涉事酒店“存在涉嫌违反价格法的行为”,而从目前媒体报道来看,无法看出违反了价格法哪些条款,也没有见到“涨幅不能超过百分之百”的正式依据,这可能是部分民众对监管执法感到不解,进而为酒店“叫屈”的主要原因。

  笔者在此并非要替涉事酒店明显过高的涨价寻找理由,而是希望为消费者、商家和市场监管者三方,找到行为合理性的最大交集。在笔者看来,作为消费者,应尊重商家根据市场行情自主定价的权利,理性看待适时适度的涨价行为;作为商家,在自主定价时既要遵守法律法规,也要考虑市场接受度,避免竭泽而渔、一锤子买卖的短视操作;而作为市场监管者,应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同时,注意工作方法和质量,追求执法目的与效果的统一。

  从这次事件来看,景德镇有关部门的执法行为,显然与公众认知、感受产生了一定偏差,才导致部分人一反常理地替涨价商家“叫屈”。不排除这中间存在某种误解,比如涉事酒店可能违反了当地制定的价格干预措施,但通报并未交代清楚,只是语焉不详地说“违反价格法”,所以也就怪不得公众误解。这些跟执法部门“唱反调”者,肯定不是支持“乱涨价”,而是反感“乱查处”,即在没有充分、合理依据的前提下,滥用权力干预市场。

  现行价格法是1997年底制定、1998年5月1日起施行的,距今已有28年。今天来看,当时规定的一些条款,存在定义模糊、执行尺度难统一的缺陷,有的与现时市场环境脱节。令人欣慰的是,《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已于上个月完成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完善了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歧视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定标准。希望修订后的新法,能为价格监管工作提供更明确合理的执法依据,避免执法目的与效果悖离的尴尬。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