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知名云南菜品牌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在云南昆明去世,享年40周岁。赵晗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滋养他梦想的地方,餐饮业失去了一位传奇创业者。
9月19日下午,云海肴官微发布讣告:“我是云海肴的创始人CEO朱海琴,事情发生的很突然,谢谢大家关心。我们和大家一样悲痛万分。过去几年餐饮行业经历了很多考验,赵晗也一直承受压力很大。他身体昨日突发心梗,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我会带着和赵晗的约定,努力把云海肴做好,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众多食客和网友在评论处留下不舍和惋惜之情。
作为一名成功把小众菜系搬上全国餐桌的创业者,赵晗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创业者一定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他说,创业是把5%的可能变成100%的现实,肯定有很大的风险,要享受这个过程,要能承受失败。
云海肴走过的16年和赵晗的一生,正是这句话的鲜明注解。
2009年10月,24岁的赵晗还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与堂哥吕志韬、好友朱海琴等共4位80后,把家人攒的首付、结婚的钱凑在一起,在北京后海开了全国第一家云海肴。那家占地数百平米的商铺,倾注了4位年轻人的创业梦,也改写了赵晗的人生轨迹。
当时,云南菜在全国还未成气候,鲜少进入一线城市的繁华商圈。作为异地餐饮品牌的云海肴,在初创期必然面临口味接受度、供应链、管理模式等多重挑战。
从开门营业到入冬,餐厅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惨的一天只有900多元的进账,连员工工资都快发不出来。
赵晗记得父亲勉励他的话:“一定要打完最后一发子弹,流完最后一滴血,一条道走到黑,绝对不允许半途而废。”
优化菜品、打折营销、限量供应......赵晗与团队不断试验调整,终于熬到第二年春季,门店现金流回正。
“任正非就说自己是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创业首先心态上要乐观。这本来就是把5%的可能变成现实的事儿。你要享受这个过程。悲观的人肯定不适合创业。”赵晗说。
离覆盖成本还远着,但赵晗与团队决定赌一把,把云海肴开进商圈。
2010年,云海肴第一家分店在赵晗母校所在地中关村的欧美汇商场开业,那里聚集了一流的科技公司和高校,第一个月就实现盈利。
赵晗后来总结到,在大环境中顺势而为和坚持云南地方菜,是云海肴成功的两大因素。当时,正赶上商业地产购物中心快速发展阶段的契机,中关村店的成功,也使云海肴明确了未来主力业态,定位为开设在繁华商圈内的中高档地方特色菜。
跨过创业初期的难关,云海肴很快吸引到红杉资本等明星机构的注意。在资本助力下,不到10年里,云海肴已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开设了100多家门店。
这个数量在连锁餐饮品牌里不足为道,但赵晗和团队将一个小众的地方菜系做成了风靡全国的知名品类,改变了无数食客对云南菜的认知,门店数量更多只是个单薄无力的数字。
红餐产业研究院去年发布的《云贵菜发展报告2024》中指出,中式正餐赛道的云南菜品牌中,除云海肴云南菜、外婆味道等少数品牌外,大多数品牌的全国门店数未突破100家。
回溯创业历程,联合创始人朱海琴感叹到,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找到赵晗这样可以同甘共苦的合伙人,选择云南菜这样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蓝海品类,绑定购物中心这样快速发展的渠道,都是至关重要的。”
疫情期间,餐饮行业遭遇毁灭性打击,此前没有积累资产和多余抵押物的云海肴面临巨大现金流压力。
2020年初,赵晗接受36氪专访时称,门店营收只有正常时期的15%-20%,但就算疫情逐渐过去,一度被暂缓支付的房租、供应商账款会接踵而来。“下雪的时候不是最冷的,化雪的时候才是。” 赵晗说道。
幸运的是,云海肴拿到了美团联合江苏银行提供的1000万元授信,解了燃眉之急。
在那场现金流危机中,赵晗也在思考如何转型。“国内购物中心供大于求,电商发展起来后线下商业越来越难做,餐饮业红利已经消失。”
那时,一向乐观的赵晗做了最坏的打算,做了疫情后关店的计划,同时开始着手业务结构调整,探索线上零售业务对冲堂食的损失,通过社群电商售卖食材开拓增量。
逐渐恢复元气的云海肴开启出海步伐,2019年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开出第一家海外门店。
不过,在规模化之后,云海肴在食品安全管控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2024年,云海肴因字节跳动新加坡员工集体中毒事件被告上法庭,经历前所未有的品牌危机。今年7月,云海肴集团新加坡分公司首席执行官吕志韬代表经营公司出庭接受判决,云海肴发表声明致歉,透露已永久关停“公司团餐”的服务,也关闭了新加坡纳福城分店。
而在2024年年底,赵晗开始从云海肴多家关联公司中退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等职务。
赵晗先生的故事落幕了,但他那份将5%的可能变为100%现实的乐观与勇气,早已成为云海肴乃至整个餐饮行业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