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9 23:00:50 股吧网页版
比安踏更早成立的匹克 为何裁员降薪失去了先机?
来源:界面新闻

  一则大幅降薪的消息将国货体育老品牌重新拉回大众视野。

  界面新闻从多位知情人士获悉,9月17日早间,匹克董事长许景南召开《三观培训和加强内控管理》会议,首次正面回应此前大幅降薪事件。他表示,内销直营板块今年前七个月已亏损超1.3亿元,是调薪的关键原因。调整主要针对高薪岗位及亏损部门,5000元以下员工补足至3000元,绩效奖金制度仍保留,整体降薪幅度不到一成,相关决议已备案。

  而在9月5日由泉州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主办的“中华慈善日”活动上,匹克集团刚刚宣布再捐赠1亿元。针对“降薪前捐款”的质疑,许景南回应称,公益是企业长期承诺,此次资金用于“以优质产品关心并致敬劳动者”。

  但多位知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降薪决定是在发薪前几日的内部会议上以口头形式通知的。本月发薪后,实际到账的已是调整后的工资,但并未收到相应的工资条,人力资源部门也未作出进一步反馈。

  在会上,许景南同时披露,今年1月至8月,匹克外销业务累计增长二十余万双,整体保持稳定。公司正在制定十年规划,目标是“外销突破百亿元、内销达到两百亿元”,并强调“打造中国人的国际品牌”仍是核心战略。

  界面新闻就此多次联系匹克,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肉眼可见的是,匹克错失了体育运动行业的黄金时代。

  信息咨询公司欧睿国际向界面时尚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五年在中国鞋服市场规模几乎持平的背景下,运动鞋品类的市场规模在2019年到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9%。尤其对于体育运动品牌而言,可以说是“得跑鞋者得天下”。

  与安踏、李宁、特步这些如今正当红的本土体育巨头相比,匹克并非缺乏品牌积淀和技术创新,但在渠道管控、电商转型、品牌升级和资本运作等关键节点上屡屡失误,从而错失了重回第一梯队的机会。

  匹克成立于1989年,发源于福建泉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凭借篮球装备打出名气。1991年与“八一男篮”合作、签下刘玉栋作为代言人,让品牌在国内体育市场迅速积累声量。此后,匹克不断与NBA球员建立合作,逐步形成“篮球专业品牌”的定位,并在1997年估值达到近2亿元,一度被誉为“晋江鞋王”。

  2009年,匹克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当时少数成功进入资本市场的国内运动鞋服企业。然而,上市后股价表现不佳,经营端也受到渠道扩张失衡与产能过剩的拖累。2012年前后,匹克开始缩减门店规模,直销体系受到冲击。

  在资本市场长期被低估的背景下,匹克最终选择在2016年完成私有化退市,总额约21亿元人民币。当时,匹克CEO的许志华表示,退市后的目标是推动多品牌战略,向体育产业集团转型。

  私有化后,匹克将重心转向产品创新。2018年底推出的“态极”系列凭借自适应中底技术成为少数真正“出圈”的单品系列。根据匹克向多家媒体透露的数据,该系列发布三年内累计销量超过1500万双,总销售额超35亿元。此后,该公司在3D打印、澎湃、轻弹等技术上持续投入,并试图借助明星代言和总裁直播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在资本层面,匹克也重新受到关注。根据36氪报道,2021年,该公司获得近3亿美元战略融资,由华润国调厦门消费基金领投。融资资金被用于科技研发、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与此同时,匹克计划加快一二线城市的门店布局,并将“态极”体验店作为核心载体,三年内目标开出800—1000家。

  一位知情人士向界面时尚提供的内部文件显示,2022年匹克表示其双11数据显示,消费人群中18-30岁占比70%,且绝大部分消费人群都来自一线城市,这对匹克的品牌年轻化塑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城市的人群占比在3.2%至5%之间。

  该文件还显示,其全国零售网点达5000余个,海外销售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零售网点1500多个。

  但在过去三年间,匹克态极门店没有做到想象中的规模扩张,匹克品牌本身的门店也在收缩。

  界面时尚致电匹克门店列表中上海的两家匹克态极店获悉,这两家门店早已关闭。根据久谦中台向界面时尚提供的数据,不止匹克态极门店总数不足十家,匹克体育的门店总数也不过近1500家,与巅峰期超6千家的规模相距甚远。线上方面,自2021年以来,匹克在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的营收持续下滑,2024年时已跌破15亿元。

  知情人士向界面时尚提供的另一份内部文件显示,匹克今年出货量最大的前三个城市分别是品牌发源地福建泉州、广州和河北石家庄;前15名城市中除了广州,其他均为二三线城市。

  汉博商业上海公司董事长杜斌对界面时尚表示,本土运动品牌长期以来多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但在当下一线市场,国际品牌和本土头部企业已占据主要份额,消费者在海内外丰富的运动款式中有更多选择,匹克的竞争力相对薄弱。相比之下,安踏、李宁不仅通过收购和孵化新产品线不断切入时尚领域,同时保持运动专业定位,还在一线城市开设旗舰店强化品牌形象,而匹克的品牌定位始终欠缺清晰度。

  从篮球专业定位的偏移也体现在匹克出圈的“态极”系列上。

  另一位知情人士向界面时尚提供的内部文件显示,2025年迄今匹克销量最好的鞋类产品基本上都出自态极系列产品线,但排名前三的产品并非专业运动鞋,而是洞洞鞋和运动拖鞋。

  这类定价在100—200元之间的产品,价格明显低于运动鞋。对匹克而言,非专业产品的销量增长并非是一个好消息,不仅拉低了整体客单价,也削弱了其作为运动品牌的定位。

  或许是出于国内市场失利的原因,匹克才将希望寄托于海外市场的发展。

  其实在海外市场,匹克也早有布局。前述内部文件显示,匹克2005年就已经启动品牌国际化战略,当年还赞助了休斯顿火箭队主场,成为第一个进入NBA赛场的中国运动品牌。2011年,匹克成立了美国子公司,加码美国市场。

  前述知情人士向界面时尚提供的内部文件显示,匹克在海外布局的仓储和分销点覆盖范围极广,涵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共计近6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阿根廷、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联酋、韩国、巴西等市场,形成了较为分散的海外仓网络。

  2025年中CEO许志华在长江商学院的对外分享中曾透露,匹克已在80多个国家发展本地代理商,落地超200家门店,与多国奥委会合作,比如2024巴黎奥运会11支代表团穿匹克装备。

  虽然海外业务的规模仍未完全显现,但从许景南提出的“外销突破百亿元、内销达到两百亿元”的十年目标来看,国内市场依然是匹克无法回避的基本盘。面对国际巨头和本土头部品牌的双重挤压,匹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重获地位,必须直面品牌定位模糊、渠道收缩和产品结构偏移等深层问题。

  过去三十余年,匹克曾凭借篮球装备崛起,也曾因“态极”系列在科技创新上收获一时的高光。但当行业红利逐渐消退,新的消费格局和品牌竞争格局已经重塑,如何在坚持科技创新的同时,重建品牌叙事、理顺渠道布局,决定了这家国货体育老品牌能否再一次把握住属于自己的窗口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