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十年,管理规模增长到近6倍,持续完善了价值投资,建设了科技投资体系、指数化业务作战体系、多元资产体系化投资和投研数字化平台,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创新业务,这是我非常珍贵的印记。”
告别十年时光、告别博时基金、告别公募行业,江向阳内心感慨万分。
据悉,江向阳近日正式卸任博时基金董事长,他的下一站,是招商局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招商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离任之际,江向阳告诉上证报记者:“我心仍在行业,以后更可以常在一起交流了。”
江向阳
从刚接手时的3027亿元,到如今的超1.7万亿元管理规模,江向阳在博时基金的发展史上,是挥不去的一笔——不仅完成了“一定要把博时带回来”的使命,更是“再造了一个新博时”。
“这些年,江向阳在公募基金行业里,如定海神针般推动大家共同进步。”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如是评价道。
心之所向便是阳光,无所畏惧便是远方——告别江向阳,博时基金开启新的远行。
“把博时带回来”
2015年7月,A股市场正从“疯牛”转入到深幅调整阶段。作为公募“老五家”之一的博时基金,也在历史最低谷徘徊。
彼时,张光华和江向阳“临危受命”,先后空降博时基金,分别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任务——“一定要把博时带回来”。
“说准确的话,做正确的事。”在“临危受命”之前,招商局集团一位领导寄语江向阳。
对于这番话,江向阳有着自己的理解:说准确的话,就是要有责任有担当,要对团队负责,对企业负责;做正确的事,则是要洞察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要识得了风险、把握得住规律、抓得住重点、找得到盲点、形得成突破点、能培育增长点。
在江向阳之前,博时基金总经理之位四年三换,其间还有25位基金经理离职,夏春、杨锐、邓晓峰、刘彦春等明星基金经理“出走”,员工离职率的峰值更是一度超过20%。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博时基金在全市场规模排名中从前5名跌出前15名,陷入了发展史上的低潮期。
解决人心浮动、团队涣散的问题,是第一要做的“正确的事”。
“作为公司领导,自己要身先士卒,起到榜样的作用。领导不能建立信心,就不会有信赖;没有信赖,就谈不上信念;没有信念,公司就没有方向,员工自然士气不高。”江向阳从自身做起,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新的管理层团结一心,自上而下带出了一种居危思危、奋起拼搏的精气神,避免了员工因为公司一时遇到困难、叠加人事变动就陷入互相观望、懒散、狭隘的、没有未来的公司文化。
与此同时,陷入低潮的博时人也在思变求变,江向阳认为这一点非常关键:“博时员工的血液里始终流着向上的基因,每个人都有一颗不甘落后的心,这是最强大的民意基础。”
在江向阳的思想中,任何员工都有他的价值,只要领导善用就能把他用好。这就要提倡以人为本,激发员工斗志和荣誉感,激发员工提高自己、展现自己的欲望。“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发展窗口,带领团队形成共识,创造胜利,形成正反馈。”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在“危”中抓“机”,就会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2015年,A股市场大幅震荡,公募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和自身因素,江向阳果断作出第一个改革,全力发展债券基金业务。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博时率先抓住银行理财资金大举流入债市的风口,一举扭转颓势。当年底,博时基金公募规模行业排名提升到12名,半年提升4名。2016年,博时基金排名升至行业第八,2017年重回前五。
打赢了一个“翻身仗”,博时基金被“带回来”了,正反馈也被“带回来”了。
2016年至2017年,博时基金的员工离职率仅为6.9%、7.5%,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8年,博时基金管理规模重回行业前三,重塑了品牌形象,巩固了行业地位。
“如果说我个人做了什么贡献,可能是在那个时点上,对金融市场格局变化和行业规律的认知把控上,我的判断和行动还算比较准确和坚决。”后来,江向阳在总结这一段经历时说。
“再造一个博时”
如果说输出债券管理能力为博时暂时稳住了“基本盘”,那么,提升投研能力则为“再造一个博时”夯实了基础。
2017年初,江向阳提出“5+3规划”,计划用八年时间,加强投研平台建设,提升基础研究力量,重新梳理方法论,改革考核机制,打造追求“专精卓越”的投研文化。
“基金公司要创造价值,投研能力是核心。”对于博时投研体系的深度改革,江向阳总结为“七个抓”:一是抓文化;二是抓管理;三是抓平台协同,推动“投研四互(互联、互通、互信、互促)”;四是抓投研一体;五是抓投研高地,重点是持续建设价值投资和科技投资的能力;六是抓人才,主要是培养和引进;七是抓激励,进一步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
“投研一体”和“投研四互”,是这项改革的两个关键词。
江向阳提出,“投研一体”改革的痛点,主要在于如何组织和协调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之间相互信任和协作,最终能够实现投研成果的快速转换;“投研四互”的核心是互信互助,强调的是团队意识,每一个成员要值得别人信任,同时也要敢于信赖别人。
2017年,博时基金成立科创投研一体化小组,将专注于科技投资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纳入小组,统一把控投研方向。
“实行投研一体之后,博时的产业挖掘和估值定价能力都在大幅提升,可以说是重塑了投资文化,重建了投资信心。更重要的是,我们建立起一支生机勃勃的队伍,基金经理风格特征鲜明,研究员梯队培养机制不断完善。”江向阳说。
在江向阳看来,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包括两个要素:一是投研能力,二是定价能力和交易能力,这都取决于有一支生机勃勃、专注投资的队伍,他们具备卓越的基础研究能力。
“手里有人,心里有数,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任内,江向阳进一步拓展了博时价值投资的内涵,坚持深入的企业基本面价值研究方法,同时结合宏观周期、技术周期、产业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对于处于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采取不同的估值方法,特别是科创企业的定价,同时以转型升级的视角重新评估传统企业的投资价值,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一手抓投研体系改革,一手抓业务发展方向。
2017年,“互联网+”站上了风口,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推动着金融行业由过去“以资产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发展。江向阳抓住科技金融融合的机遇,推动博时基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走在了行业前列。
彼时,博时基金一方面与存金宝合作,另一方面迅速扩大了互联网货币基金的管理规模。在App、互联网、直销银行、券商互联网四个方面一起发力,基本建立起平台、产品、场景三位一体的互联网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6月,博时互联网金融保有规模超过2400亿元,服务的线上客户超过3700万人。
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新形势下的资管行业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但是,江向阳认为这将给公募行业带来巨大的机会,“资管新规实施后,各路资管机构同台竞技,对公募基金而言并不是坏事”。
资管新规开启后,传统银行、信托几十万亿元刚兑产品向净值化、标准化、绝对收益风格产品转型势不可挡。博时基金凭借在债券基金积累上的先发优势,大力发展绝对收益投资,布局中短债基金产品,承接银行理财的溢出资金,抢占了行业先机。
三年时间,博时基金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走出底部,实现强劲反弹,完全“再造了一个新博时”。
“必须服务时代”
“回顾历史,结合我自身在博时的工作经历,一个很重要的感悟就是行业的发展必须服务时代,急国家所需,尽行业所能,公司和个人的发展亦是如此。与时代需求和发展趋势紧密契合,行业和公司才能行稳致远,根深叶茂。”江向阳感慨道。
四年前,江向阳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媒体班校友的身份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忘初心,服务时代,这不是口号,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时代,这既是使命和责任,也是人生智慧。人间正道是沧桑,顺潮流大势,应国家所需,方能实现个人价值。

2024年5月22日,江向阳在“科创100”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第二期启动仪式上致辞,上证报汪茂琨摄
从江向阳的经历看,他在加入博时基金之前,从事监管工作20余年,历任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副处长、处长,中国证监会深圳专员办处长、副专员,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巡视员,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党办副主任兼新闻办(网信办)主任。2015年1月,任招商局金融集团副总经理。
入职博时之初,江向阳坦言对基金行业的认知和理解的确不深,但“既然下决心到博时,就要尽量做好,成为行家里手,我的个性是比较愿意接受挑战”。
他告诫自己,要善于学习,避免经验主义,“必须放下所有的执念,把过去的认知清零”。放得下自己,就是要避免经验主义,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团队学、向行业学。如果经验主义太重,觉得这不对那不对,就会扼杀大家的创造力。
学习,是为了跟上时代、服务时代、引领时代。江向阳深知,世界总是不断变化,要善于识变、应变、求变,在变化中发现问题、寻找机会,形成优势,总结规律。“在实践中的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需要发现问题与把握规律的能力。”
江向阳提出,资管行业的重要使命,是将社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通过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的潜力领域。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过去十年,博时基金不断适应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拓展价值投资的内涵,将目光聚焦科技创新,推动公募基金深度服务国家战略方向。
2016年,相对于消费板块的火热,科创投资概念才刚刚出现,并未受到市场重视。彼时,江向阳组织投研团队反复讨论长期投资方向,为加强研究科创产业发展作动员。基于此,博时基金后来逐步建立起了科创投资品牌。
2017年,博时基金在公募行业率先提出成长溢价理念,解决科创企业估值难题;通过设立首席投资官,加强科技投资及协调优化资源,提高投研转化效率,进而提升科技投资竞争力,持续深耕TMT、新能源、医药、高端制造等赛道。截至2025年6月30日,近5年来,博时基金投资的科技公司总市值增长约50%,在科技方向布局的权益类公募产品数量增长了2倍多,占到公司权益类公募产品数量的一半。
2018年,博时基金启动AI技术探索,并于2023年率先在行业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度钻研大模型前沿技术。
截至2025年上半年,博时共发行75只科创主题基金,规模突破500亿元。在科技、高端制造、医药方向多次涌现市场排名前列的基金产品。围绕“多资产、全谱系、低相关”的指数发展思路,博时基金已形成跨A股、港股、美股、短债、长债、转债、信用债、黄金、REITs、虚拟资产ETF的产品体系。
今年,针对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江向阳提出新的思路:推进多元资产体系化投资,以改革创新巩固发展根基。博时基金要以“基准、考核、平台化”为突破口,在资产体系、产品体系、基准体系、投资体系、配套体系等五体系实现联动,一体化推进综合性改革;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努力打造成为数智化资管公司的头部企业。
“投资、配置、服务能力缺一不可。”江向阳说,未来,公募基金改革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规范重塑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基准为抓手,完成基准库建设和考核方式改革,全面规范和重塑行业的理念、模式和机制;二是高质发展阶段,以“平台化、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平台为目标,着力打造全球视野下,跨资产的投资管理能力和“投资者盈利”为中心的行业生态,打造一流资管机构,服务金融强国建设。
每个人都有登临的渡口,也都有靠岸的码头。江向阳的告别,或多或少还留下一些不完美的遗憾,而那些未能圆满的章节,也许在以后还会被人提起,泛起涟漪。但时间的江流奔腾不息,心向阳之,何惧往之。
未来,博时基金还会有新的撑篙人,领航这只万亿“巨轮”,朝着光明的方向继续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