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民生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它既是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的主力军,也承担着丰富消费、稳定出口、扩大就业的重要任务。
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围绕优供给、促消费、稳出口、优生态、增动能五个方面部署多项重点任务,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工作方案》的主要目标包括,2025至2026年,轻工业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国内仍面临需求不足、预期偏弱等问题,轻工业稳增长、稳出口压力较大。《工作方案》旨在发挥轻工业规模大、品类多、带动性强的优势,从消费、投资、出口三方面协同发力,破解结构性矛盾,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工作方案》围绕优质供给明确三大任务,即加快产品创新、加强质量保障和加力品牌培育。具体包括开展消费品供需适配行动,依托人工智能精准挖掘消费需求;强化强制性国家标准约束,推动电动自行车、玩具、儿童手表等10类产品标准制修订;每年完成300项行业标准修订,完善轻工标准体系等。
在促消费方面,除了继续支持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部门还将围绕健康、养老、育幼、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拓展人工智能在轻工领域应用。《工作方案》明确,将在家电、运动器材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研发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品,培育工业垂类大模型产品,形成一批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和标杆应用案例。
在出口方面,《工作方案》围绕轻工业发展的国际化路径指明新方向,一方面将支持家电、家具、皮革、照明、酒类等行业龙头企业加速品牌全球化建设,另一方面,也将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建设海外综合服务站,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布局,形成多方共赢的投资模式。
政策的落地需依靠市场主体共同努力。《工作方案》还明确了企业落实路径,包括加强技术引领、突出优质优价、强化品牌建设、优化全球布局、积极响应政策、加快转型升级等,尤其呼吁企业主动退出低效产能,提升高端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