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0 03:39:10 股吧网页版
李迅雷:决定股市上涨的动力是什么?
来源:中国基金报

  【导读】股市火热之际,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最新发声

  9月17日,由中国基金报主办的“2025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坛暨证券行业论坛”在上海举办,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演讲题目为《决定股市上涨的动力是什么?》。

  李迅雷表示,本轮股市的上涨主要来源于资金拉动估值提升,源于利率下行。前期主要是以中央汇金、险资为代表的增量资金入市,后期则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虽然底部起来涨了1000多点,但目前大盘指数估值还是比较合理,没有看到泡沫。

  他指出,现在市场资金充裕,虽然A股融资余额超过了2015年的最高水平,但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明显大幅低于2015年,也没有出现当时的大量场外配资情况。代表A股走向的主要是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等,它们的市盈率、股息率等指标仍在合理估值区间。

  李迅雷认为,成长性是决定市场长牛的基础。市场反弹空间取决于存款利率下行带动估值提升的幅度,但是如果要长期走牛的话,还是得要有业绩的持续成长,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幅平均只有2.5%,市场后劲如何,还是要看今后几年的盈利预期。下半年经济增速或面临下行压力,故在宏观政策上,四季度或明年应该还要继续发力。

  李迅雷表示,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喜欢讲故事不喜欢讲估值,目前科创5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170多倍,讲故事要注意被证伪的风险。

  对于市场和火热程度,李迅雷认为,现在和10年前、20年前不一样,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处于缩表阶段,市场表现不会太过离谱。

  对于今年四季度和明年的政策,李迅雷认为还有很多的政策工具,对市场要有信心,也要保持理性,谨慎乐观。

  以下为李迅雷演讲内容整理:

  作为从业30多年的中国资本市场的见证者,我谈谈对市场的看法,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最近股市比较火热,大家热议能涨到多少点,我肯定是不知道的,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上涨动力持续的时间。

  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谈及了关于资本市场的三层意思:“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第一,要增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吸引力是讲市场本身,公司治理改善、机构投资者比重增加等等。第二,要有包容性,包容性有利于市场参与者的规模越来越大,无论是融资功能还是投资功能都能够得到发挥。第三,要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的势头。既然要巩固的话,资本市场的向好趋势应该不会那么短暂。

  低利率下的资金牛,资金拉动估值提升

  年初至今,是什么来推动的市场上涨?

  更多还是来源于资金拉动估值水平提高。今年以来,市场出现约35%的涨幅,估值水平提高30%以上,企业的盈利增长贡献在1.7%左右,所以市场上涨绝大部分靠估值的提升。

  估值凭什么提升?市场利率下行,尤其是存款利率下行,同时中美贸易谈判好于预期等,促使场外资金入市。那么现在估值是否合理?我觉得整体看还是比较合理,没有看到明显的泡沫。

  目前,居民部门的存款余额是160多万亿元,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资金先从房地产市场流入银行,但今年以来银行的存款利率下行比较明显,我感觉定期存款规模可能要减少,现在的定期存款大概120多万亿元,活期存款为40多万亿元,如今三年期的存款利率水平到2%以下,大概只有1.3%左右。

  定期存款到期之后,可能不再继续存,去买理财产品或者入市。

  当然,我觉得入市的规模不应该也不至于特别庞大,现在A股总市值才100多万亿元出头,银行存款有160多万亿元,不太可能期望都入市,对入市规模期望应该不要太高,毕竟存银行的很多都是风险偏好很低的养命钱。

  故资产荒的现象还在延续,所以高股息率、低波动的资产仍会受到欢迎。

  目前看,我觉得利率水平可能继续下行,债券市场还有入市机会,虽然近期由于股市火爆,国债收益率水平已经明显回升,但我不认为10年期国债收益率能够达到2%以上,过了2%可以买入。

  有人说,现在A股的两融余额已经超过2015年最高点的水平,但跟2015年相比,市场规模又扩大了很多,如果把流通市值作为分母,那么我们现在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重是2.49%,在2015年峰值是4.7%,所以没有看到现在资金如何疯狂入市。2015年5000点的时候,有大量的场外配资,现在也没有。

  A股市场目前的热度应该还处在比较适中的位置。

  上证综指、沪深300,估值仍处于合理位置

  我为什么讲整体没有泡沫,当然有些行业的结构性泡沫难以避免。投资者们对A股走势所参照的指数普遍为上证综指,我们现在讲指数能不能到4000点,或者能不能到6000点,都是讲上证综指,上证综指是全样本指数,故它的平均市盈率比较能反映A固定全面情况。美国股市大家对指数的参照可能多一些,有的关注标普500指数,有的则关注纳斯达克指数。美国的股票指数都是成分股指数,其反映市场估值的全面性可能不如上证综指。

  A股的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没有泡沫。

  目前,我们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大概在14倍左右,标普500指数是29倍,纳斯达克是41倍。从股息率讲,沪深300指数的股息率是2.6%左右,标普500指数是1.2%,纳斯达克指数是0.7%,所以无论是从股息率还是市盈率的国际比较看,A股目前仍处在比较合理的位置。更何况美国还处在高通胀阶段。

  尽管市场从2024年底部的2600多点,到现在涨了1000多点,但从历史看,当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处于历史平均中位数附近,属于理性投资区间,如果今后几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再度提高,则估值水平有提升的空间。

  成长性才是决定市场长牛的基础

  日本的房地产市场见顶时间是199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见顶时间是2021年,恰好相距30年,但是日本股市第一次反弹是1995年,离房地产泡沫破灭相隔了4年,为什么会反弹呢?

  首先是平准基金入市,第二是日本央行把利率从1%降到了0.5%,降息力度比我们大,但我们由中央汇金组织的“准平准基金”也入市了。日本那一轮市场涨了一年,涨幅达55%,但是没有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支撑,之后又跌下来了。

  日本经济高度依赖于房地产,低迷了将近30年,它曾经是先进制造(国家),但是后来没有抓住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制造业这几年基本停滞不前,没什么科技进步。

  中国基本抓住了每一次机遇,中国制造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崛起,现在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将近1/3,这是中国的优势所在,也是中国股市的亮点。

  日本股市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成长性,那么A股如果要长牛的话,需要有成长性。成长性目前主要体现在科创、创业板块,但这些板块的总市值并不大。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有一定回升,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2.99万亿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增长2.5%,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触底回升。

  其中,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增11%,科创板、北交所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90%和6.08%。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领域净利润合计增长15.9%,光模块、PCB等细分行业增速超50%。

  当前市场出现了一个冷热不均的现象,背景还是成长性的差异。

  所以,A股市场反弹取决于存款利率的下行,带动估值的提升,但是如果要长期走牛的话,还是得有成长。

  A股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整体盈利增长平均只有2.5%,这是比较不足的地方。市场后劲能不能起来,还是要看今后几年的盈利预期。我们在政策上面应该还要继续再发力。

  我们的市场还是比较理性的,总有结构性机会

  总体来看,我们市场还是比较理性的,今年上半年大市值公司的确定性溢价得到回归,主动权益类基金大幅度超配央企。

  港股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比A股低,所以前期先于A股上涨,而它上涨的一个动力,是美元指数走弱。而后A股强于港股。

  下一步,随着A股继续上行,对港股也能带来一定推动作用。南下资金对港股的定价权应该会越来越强,市场还是有这种结构性的机会。

  当然,还是要分散配置。

  美股估值水平明显偏高,分散配置可能更合适

  美股的估值水平明显偏高,尽管美联储近期可能会降息(9月17日上午演讲),有利于提高美股估值水平,但美国的通胀压力依然不减,对美股过多配置似乎要小心点。

  从标普500指数来讲,历史上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7%左右。但是,当PE水平提高之后,它每10年的年化收益率就会往下走。我觉得,今后10年美股的年化收益率水平可能要下降,不太可能再有7%,也不排除可能为负。

  还是要分散投资,比如像A股市场、港股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大宗商品等等,多市场的配置策略可能会更加合适。

  科技进步带来无限想象,还是要保持一份理性

  当下最火爆的是人工智能,人类社会的进步还是靠生产力。过去2000年,从公元元年到1820年,经济年均增速只有0.1%,人类经济增长像蜗牛一样爬行,人均收入1800年间只增长40%。

  但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经济增速就开始飙升。第一次是蒸汽机、纺织机械,第二次是内燃机、电力,第三次是计算机,第四次是现在的AI(人工智能)、创新药、基因等,这是一个经济增长动力,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

  但是在无限想象力的同时,还是要保持一份理性。我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见证者,大概20年前就写了篇文章,说中国投资者为什么喜欢讲故事,不喜欢讲估值。

  现在科创50指数涨得很好,但是它的PE(市盈率)到170多倍,比纳斯达克指数要高很多,那么当然我不能证伪说AI可能没有像我们预期那么高,A股市场讲故事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能证伪,至少不能马上证伪,所以故事可以一直讲下去,但同时也要注意风险。

  政策工具还很多,对市场可以保持谨慎乐观

  这轮行情应该不会走得太离谱。

  因为现在跟10年前、20年前不一样,10年前是房地产上行周期,居民部门是在扩表,而现在处于缩表阶段,所以市场不会产生太大泡沫。

  我们对市场可以保持谨慎乐观。

  对于政策,现在又是9月份,去年“9·24”行情起来主要是政策前置,那么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还有没有什么政策?

  明年是“十五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政策工具箱的工具还有很多,所以我觉得我对市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也要保持理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