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0 04:21:51 股吧网页版
一年涨15倍,估值390亿,Figure是真金还是泡沫?
来源:OFweek

  创始人光环加持、资本青睐,Figure能否支撑起高估值,仍需时间检验。

  9月16日,美国人形机器人新锐企业Figure宣布完成超10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390亿美元。

  而一年前,它的估值还是26亿美元。短短一年,翻了15倍。这一估值水平不仅远超行业前辈波士顿动力,甚至超过了通用电气等百年制造巨头。

  Figure是如何做到的?390亿的估值真的合理吗?

  01 Figure的崛起之路

  Figure的崛起,其创始人布雷特·阿德科克功不可没。

图片来源:new atlas

  阿德科克出生于1986年,在伊利诺斯州莫瓦卡小镇外的一个农场长大,从小就展现出了经商天赋。从佛罗里达大学毕业后,阿德科克并未选择进入传统金融机构或科技公司,而是选择开始创业,先后创立了Street Of Walls.com和Working App两大内容平台。前者聚焦金融行业职场培训内容,后者主打职场社交与技能匹配,虽未形成现象级产品,却为他积累了不少经验。

  26岁时,阿德科克迎来创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他创立了AI猎头公司Vettery,并从多家风投机构融资1200万美元,五年后又以1.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德科集团;2018年,阿德科克创立了Archer Aviation,生产全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用于城市空中交通,三年内推动公司市值从零飙升至27亿美元,通过SPAC成功登陆纽交所。

  2022年5月,阿德科克宣布从Archer Aviation辞职,将目光转向了人形机器人赛道,创立Figure。前两次的成功创业,让资本天然相信这位“小马斯克”,相信Figure能复制其过往的创业神话,为Figure初期的融资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资本的注入为Figure的技术研发提供了充足资金,使其以惊人速度完成技术迭代。

  2023年3月,首款原型机Figure 01亮相,仅能完成简单的双腿行走及抓取动作,功能较为基础;同年10月,经过优化的第一代Figure 01正式发布,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行走更为稳健流畅,还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

  2024年是Figure的关键一年。1月,Figure宣布与宝马达成战略合作。随后,Figure 01在宝马制造工厂获得了“第一份工作”,Figure的商业化探索开始启动;8月,Figure 02问世,性能实现质的飞跃,能够上下楼梯和搬运重达25千克的货物,最长续航时间为5小时,工作强度与时长大幅提升。

  2025年2月,Figure推出具有革命性意义的“Helix系统”,能够将抽象指令转化为具体物理动作,使人形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图片来源:Figure

  持续的技术突破,进一步吸引了巨头的加持,为Figure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Figure的C轮融资名单,相当豪华。百汇创投领投,英伟达、英特尔资本、LG、高通创投等科技巨头扎堆,还有布鲁克菲尔德资产管理公司这样的顶级资管机构跟进。

  资本的狂热不仅源于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长期看好,还源于资本与资源绑定带来的潜在价值。英伟达能够提供AI芯片与算法支持,增强机器人的“脑力”;英特尔在传感器技术与芯片制造领域协同,能够优化机器人的感知与执行能力;LG则能够凭借成熟的电子制造经验,助力Figure攻克规模化量产难题。这种深度绑定的模式,为Figure的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潜在支持,使其从成立之初便驶入了快车道。

  02 光环背后的隐忧

  Figure的快速崛起与高估值,让其成为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新星,但褪去资本与技术演示的光环,它的商业化之路仍布满荆棘。

  阿德科克过往的成功经验能否复制,仍是未知数。前两次创业与当前业务存在根本差异。纵观阿德科克的创业历程,Vettery靠算法效率和渠道拓展取胜,并未触及硬件研发的硬骨头;Archer Aviation虽聚焦硬件,但长期依赖政策红利(美国政府对eVTOL行业的补贴)与资本持续“输血”,实际上仍是资本催熟的阶段性产物。而人形机器人是对机械结构稳定性、运动控制精度、成本控制能力的要求,远非猎头平台和未落地的飞行器可比。市场过度放大阿德科克的个人光环,实则是用其过往轻资产创业的成功经验,掩盖了人形机器人业务本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更关键的是,Figure的技术优势,至今仍停留在实验室演示层面,尚未经过现实场景考验。在预设好环境、流程的实验室中,其机器人能流畅完成各类动作,一旦进入工厂车间、家庭等复杂且多变的真实场景,其稳定性便存疑。中科创投的研究报告显示,Figure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下的跌倒率达3%,实验室环境的跌倒率为0.1%;Helix系统在非结构化环境(如家庭杂乱场景)中指令执行错误率高达15%。

  信任危机已率先爆发。2025年4月,Figure被《财富》杂志指控“夸大与宝马工厂的合作成果”,所谓“成规模部署”“端到端生产操作”,被宝马官方证实仅为“单台机器人搬运零件”的初期测试。

  一个尚未盈利的公司,其技术进展的透明度、合作落地的真实性往往是资本判断价值的重要依据。Figure的做法,其实是在透支信誉。更危险的是,信任危机背后,可能是其技术“难以落地”的现实。若真能实现“端到端生产操作”,何必靠包装维持热度?一旦市场对其技术能力产生怀疑,后续融资、供应链合作、客户信任都将受到冲击,成为Figure商业化路上最致命的“拦路虎”。

图片来源:财富

  产能落地则是决定其命运的终极考验。按照规划,Figure的Bot Q工厂第一代生产线2026年投产,年产能1.2万台,计划在4年内将年产能提升至10万台。但从当前的产能现状来看,这一目标更像是遥不可及的理想。

  当前,Figure的月产能仅为50台,而特斯拉Optimus的月产能规划已达到1000台,双方差距悬殊。此外,Figure机器人所使用的核心减速器高度依赖日本企业哈默纳科,导致成本占比高达25%。尽管Figure已制定应对计划,拟在2026年通过国产替代解决这一问题,但短期内供应链的制约仍会持续影响其量产推进与成本控制。

  2025年3月,Figure创始人阿德科克曾透露,“Figure 03已设计完成并将在今年量产”,但截至9月,量产尚无实质性进展。若产能目标无法兑现,Figure的技术领先将永远停留在小众原型机阶段,无法转化为市场份额与收入,390亿美元估值也将沦为空中楼阁。

  03 我们还见过哪些Figure

  科技史中,靠概念撑起高估值却在落地环节卡壳的故事并不新鲜,Figure不是孤例。有人在落地前夜轰然倒塌,也有人在质疑声中突破重围。

  医疗科技公司Theranos曾凭借“一滴血检测百种疾病”的概念,估值一度高达90亿美元,宣称仅需指尖血就能快速完成200多项检测,成本远低于传统方式,吸引大量资本追捧,创始人霍尔姆斯也被称为“女版乔布斯”。但最终却被揭穿技术造假,合作伙伴纷纷解约,投资者集体维权,Theranos的估值瞬间清零,最终宣告破产,创始人面临牢狱之灾。

图片来源:网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从“产能地狱”到“全球标杆”的逆袭。2017年Model3量产初期,马斯克雄心勃勃的“全自动化工厂”计划遭遇重创,生产线频繁停摆,三季度仅交付了220辆Model3,股价一度狂跌,被嘲讽为“PPT造车”。但特斯拉将资本信任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工程能力,解决了生产难题。如今,特斯拉上海工厂自动化率已达95%以上,创造了不到40秒下线一台车的奇迹,成功跻身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第一梯队。

  历史反复证明,科技公司的价值不在于故事讲得有多动听,而在于概念能否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Figure正站在历史的岔路口,是成为下一个跌落神坛的Theranos,还是复制特斯拉的逆袭之路,关键取决于它能否将资本热度转化为解决机械稳定性、产能爬坡等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

  04 结语

  Figure的390亿美元估值,归根结底是资本对“通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看好,而非对其当前能力的认可。人形机器人确实被视为下一代科技革命的重要方向,能解决制造业劳动力短缺、危险场景作业等现实问题,市场潜力巨大,这也是特斯拉、优必选等企业争相布局的核心原因。

  但潜力不等于现实,赛道价值不等于单个企业的价值。资本市场的热情或许能维持一时,但最终仍需回归商业本质,落地为实实在在的收入与利润。

  若Figure能抓住2026年产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突破技术落地瓶颈、实现规模化量产并产生稳定收入,其390亿估值就是经得起检验的“真金”;反之,若Figure无法在2026年前实现商业化落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耐心将逐渐消耗殆尽,泡沫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一年涨15倍,估值390亿,Figure是真金还是泡沫?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