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融水渗进沙砾,把戈壁滩养出了绿意,这片土地如今已成为中国林果业的宝库。
2024年,新疆林果面积稳定在2110万亩,约占全国林果面积的13%,其中南疆特色林果占比超80%。仅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总面积就达450万亩,挂果面积438.16万亩,全年果品总产量280.88万吨,较上年增长7%。在财政资金加持下,新疆全年安排1.09亿元用于林果业提质增效,重点建设55个林果产业链示范园,推动全区完成果树品种优化21.4万亩,为南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品质破圈
在阿克苏红旗坡农场万亩果园,枝头上饱满的果实压弯了枝条,优质果套在牛皮纸袋里,正等着三次霜气漫过果园,在芯子里凝结出糖心纹路。
这个秋天,“阿克苏冰糖心苹果”有了新的使命——不光要走进千家万户的果盘,还成为网红咖啡的原料。这张“味觉名片”的背后,是当地对“品质破圈”的探索。
丰庆园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民超,被果农亲切地称为“知识型果农”。“我们现在每亩地产量稳定在3吨左右,树上的每一颗苹果都是光滑度、甜度、口感达标的优质商品果。”杜民超说,通过主动降产提质,不仅让商品果率大幅提升,更确保每一颗流向市场的苹果都带着标志性的“冰糖心”。
“咖啡品牌找合作伙伴很挑剔,他们就要核心产区红旗坡的苹果!”红旗坡农牧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姚仕林说,早在8月份,该品牌就来谈合作,用浓缩苹果汁提升咖啡风味,现在正准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丰庆园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吐尼亚孜·艾拉告诉记者,靠着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他学会了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苹果园亩产与优质果率大幅提升,年收入突破10万元,真正实现了“好果卖好价”。
科技赋能
在荒漠戈壁中,如何探索一条高品质林果种植之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二二四团给出的答案是“科技赋能+标准先行”。“二二四团初心枣园在科学管理方面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标准化体系,从树形修剪、株间距把控到水肥管理,每个环节都有明确规范,确保红枣品质稳定。”二二四团党委常委、副团长方泽介绍。
眼下,这片13万亩的枣园荡漾着收获的喜悦。“今年亩产鲜枣能到1500公斤左右。”二二四团八连职工张银银自豪地说,“现在是红枣的上糖期,我们田间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40天到45天的停水,控制果实大小,让它们积累干物质和糖分。”据介绍,这些枣还将继续膨大,直到比鸡蛋还大。这便是标准的成果——果肉饱满、甜度达标。
更难得的是,在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的土地上,该园完善“明渠+竖井”相结合的排灌系统,建设自压式灌溉,利用地势落差,从水利枢纽乌鲁瓦提引水,通过沉沙调节池,分到各个干管和田间。同时,配套实施测土配方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等盐碱地综合治理措施。截至2024年,共治理盐碱地12.41万亩,实现“点沙成金”的生态与经济双赢。
高效触达
优质的果品,需畅通的渠道才能抵达消费者手中。在库尔勒香梨的流通版图上,“高效触达”成为关键词。
眼下,库尔勒香梨刚进入采摘期,就有近90%被抢订。“早在8月份,我的香梨就被黑龙江的商家订了!”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其盖克其克村金久诚香梨合作社副理事长、香梨种植户田海生难掩喜悦。
“今天下单,明天送达!”库尔勒市委常委王波说。近年来,库尔勒市在全国多地布置前置仓,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300多个城市建立了香梨销售网点,打通源头到销售端的渠道。
在国内市场打响名气的同时,库尔勒香梨的国际版图也在持续扩大,目前已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库尔勒经济开发区建有海关属地仓,香梨在这里经过一次检验,即可直通他国,能省下一天半的时间。”库尔勒西优参果香梨种植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盛振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