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世界大会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关村指数”课题组首席专家赵弘研究员发布了“中关村指数2025”。
“中关村指数2025”结果显示,综合指数持续攀升,2024年达362.1,较上年提升32.7个点,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2.4%,体现出中关村持续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五个分项指数中,创新引领指数和创新创业生态指数均首次突破500,分别达到549.2、524.3,相比基期分别年均增长16.7%、16.3%,是推动综合指数持续增长的重要动能;产业发展指数延续向好趋势,达到287.1,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0.1%;开放协同指数波动上升,达到316.4,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1.0%;宜居宜业指数平稳提升,达到133.4,相比基期年均增长2.7%。
报告称,中关村示范区聚焦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原始创新策源功能不断强化。示范区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优化协同攻关的科研组织模式,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更大担当。中关村创新引领指数持续上扬,2024年达到549.2,较上年提升71.2个点,较基期年均增长16.7%。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升级,创新服务体系专业化集成化全球化趋势更加凸显。中关村示范区不断优化升级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营造富有活力、开放多元的创新生态,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资源加快汇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效能不断激发。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指数快速增长,2024年达524.3,较上年提升46.4个点,较基期年均增长16.3%。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中关村示范区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巩固产业发展基础,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产业发展内生增长动能加快积蓄,发展质效不断提高,对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中关村产业发展指数增势良好,2024年达287.1,较上年提升24.3个点,较基期年均增长10.1%。
内外联动协同效应持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力稳步提升。中关村示范区深度融入和链接全球创新网络,持续深化跨区域创新合作,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持续增强,形成国内国际联动发展的新格局。2024年,开放协同指数达316.4,较上年提升13.0个点,较基期年均增长11.0%。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园区品质稳步提升。中关村示范区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持续推动系列改革举措落地,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世界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园区品质提档升级。中关村宜居宜业指数平稳提升,2024年达到133.4,较上年提升8.8个点,较基期年均增长2.7%。
赵弘研究员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北京拥有深厚的科技底蕴、活跃的创新力量和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始终站在开放合作的前沿。中关村经过近40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园区创新发展之路,未来要继续探索科技园区创新、绿色、开放、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全球贡献中国创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