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收到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书,判令其偿还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借款本息共计4793.07万元。
公告显示,这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涉及公司及其两家控股子公司——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法院判决显示,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需偿还农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多项借款合同项下的本金及利息。
其中最大一笔为《“链捷贷”业务合作协议》项下本金968.27万元及相应利息。其余八笔借款合同涉及本金从45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
浙江棒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上述部分债务在最高额7200万元范围内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以其提供的抵押物在担保范围内承担担保责任。
本案处于一审判决阶段,目前尚未生效,当事人有权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上诉。
棒杰股份表示,该判决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依据会计准则进行相应会计处理。
跨界光伏,扩张受阻
据了解,棒杰股份成立于1993年,2011年12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为中国无缝服装行业的领导者。
2022年,公司开始战略转型,跨界进入光伏产业,投资设立了两家子公司——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形成“无缝服装+光伏”双主业的业务结构。
彼时,该公司光伏扩张步伐令人咋舌。2023年5月,该公司宣布,拟投入约80亿元巨资,用于建设年产16GW N型高效电池片及年产16GW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项目。
同年7月,棒杰股份又与扬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达成合作协议,计划投资新建年产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研发中心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约10亿元。
不过,受光伏行业竞争白热化以及产业链价格不断走低的影响,2025年7月,棒杰股份无奈宣布终止总投资约80亿元的江山光伏项目。
紧接着,2025年8月,公司再次公告,终止年产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研发中心项目。至此,棒杰股份在光伏领域的扩张蓝图基本宣告全面搁浅。
业绩暴跌,净资产或转负
除光伏项目进展遇阻以外,棒杰股份的财务压力也与之剧增。
2024年,公司营收达11.06亿元,同比增长44.83%,但净利润却亏损6.7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60.30%。这主要受光伏业务拖累及资产减值计提影响。尽管无缝服装业务表现稳健,营收达6.20亿元,同比增长19.57%,但仍难弥补光伏业务造成的亏损。
2025年上半年,业绩进一步下滑。公司营收降至2.92亿元,同比下降60.45%,净利润亏损1.50亿元,同比减少5.50%。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总资产缩水至31.03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5.30%,净资产更是大幅缩水49.98%,仅余1.50亿元。
公司提醒,若下半年其光伏板块子公司债务压力与经营状况未见好转,至2025年度经审计时,期末净资产或呈负值。届时,待2025年年度报告公布后,公司股票或将面临退市风险警示。
光伏停摆,债务暴增
目前,棒杰股份光伏业务几近全面停摆。2025年3月1日,其旗下扬州棒杰针对高效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启动临时停产举措,并同步开展核心生产设备的全面大型检修。截至9月18日,棒杰股份在回应投资者关切时明确,生产线至今尚未恢复生产。
财务层面,公司负债高企。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32.77亿元,总负债却高达30.55亿元,负债率攀升至93.22%,其中流动负债19.22亿元,短期偿债压力陡增。
除已公告的农业银行诉讼外,公司或还将面临其他债务纠纷。公告指出,受流动性风险持续影响,公司已对供应商、金融机构等债务逾期产生的违约责任计提预计损失。
棒杰股份在公告中强调,其无缝服装业务未对光伏板块提供任何抵押和担保,目前无缝服装板块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
这家老牌无缝服装制造商能否顺利化解此次危机,市场正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