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超四成体重超标。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用药》蓝皮书科普沙龙上,医生谈到,公众对肥胖的认知还是不足的,肥胖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营养学、内分泌学和心理学支持,同时要警惕短视频平台上的虚假减肥信息,倡导通过定期健康监测和生活方式调整实现长期体重控制。
世界肥胖联合会最新发布的《2025世界肥胖地图》显示,2025年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41%体重超标(按BMI≥25kg/m²),9%的成年人伴有肥胖(按BMI≥30kg/m²)。预测至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人数将达5.1504亿。如果按照中国超重/肥胖的BMI诊断标准(24kg/m²和28kg/m²),这些数字会更高。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徐倍教授表示,肥胖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还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亟需通过科学方法干预和管理。
作为肥胖代谢病综合诊疗专家,十院胃肠外科主任卢列盛教授结合蓝皮书调查数据谈到,公众对肥胖的认知普遍不足,近半数受访者(42.39%)认为自己仅“微胖”,实际BMI≥24的超重或肥胖人群中,37.07%未能正确评估健康风险。肥胖不仅是外形问题,更是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200余种并发症的元凶,位列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因素。
卢列盛呼吁,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体重管理观念,早期干预,遏制2030年超重/肥胖率可能高达70.5%的趋势。
参会者现场测算腰围和BMI,并通过专家指导理解蓝皮书推荐的医学减重方案,探索个性化减重路径。
十院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科主任卜乐教授结合蓝皮书调查还谈到,公众对减重药物的态度呈现两极化,部分人盲目追求快速减肥,忽视饮食与运动的基础作用;另有部分人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抗拒治疗,导致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科学减重需结合医学营养治疗、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及抗阻训练,以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减重药物。
本次沙龙由诺和诺德公益支持。诺和诺德方面表示,肥胖症作为一种复杂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与此同时,肥胖症治疗手段的进步,其中,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RA类药物正成为肥胖症治疗的手段之一。要注意的是,作为处方药,减重版司美格鲁肽适应症、禁忌症和用法用量都有严格规定,非适用人群不应擅自用药,患者需要在医疗专业人士指导下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