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姜正会、王梦竹、杨璐羽)9月19日晚,倍阅书店联合中南民族大学开展2025年“倍阅”大学生红色共读活动“红色正青春·专家系列讲座”,邀请知名作家马伯庸作“历史中的大与小”主题分享。这也是“书香长江”阅读周活动之一。

马伯庸的创作,往往从历史长河中的小事入手,挖掘历史之大、洞察人性之真。他通过一系列史料和一幕幕故事,生动讲述隐藏在宏大历史叙事背后有血有肉的人物和事件。近年来,多部由他原著改编的影视剧如《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显微镜下的大明》《风起陇西》等持续热播。

一开场,马伯庸就打趣道:“感谢大家周五晚上还来听讲座——我上大学的时候可不干这种事。”在一片笑声中,他巧妙切入主题。

马伯庸从秦朝士兵“黑夫”的家书讲起,类比当下大学生“要生活费”的日常;提到一块刻有“是是是”的汉砖,他笑称这是“一块社畜砖”;讲到古时考试题时还跟底下的同学聊起了“考研”的问题。整个活动过程中,马伯庸在讲述历史内容的同时,巧妙地把所讲的历史跟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联系,贴近生活、风趣幽默。他强调“所有的事情都从人性出发,无论古今人物所处时代不同,人性永远不变”,历史叙事应“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以小见大”。

在提问环节,中南民大一名男生说:“现在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发现与想象中不太一样。”马伯庸幽默地说:“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不一定培养作家,但你可能成为作家。”他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多是研究文学作品,而写作是创意写作。这名男生也幽默地回应:“我一定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一笔的作家。”

一名女孩提问,是什么事情促使马伯庸写《长安的荔枝》。他回答:“其他人关心‘妃子笑’,而上班人则关心'一骑红尘'背后的人。”他还举例,现在吃西瓜涉及瓜农、司机、售货员等多方努力。

【责任编辑: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