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章林记者徐锐)记者日前从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获取金融服务专项小组办公室获悉,重庆市黔江区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深度融合”为抓手,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交出多项核心数据高分“成绩单”。其中,黔江区金融业增加值达9.82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直接拉动全区GDP增长0.5个百分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6%;截至8月末,全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944.05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高于全市2.57个百分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供血”能力持续增强。
深耕产业链:本土优势铸就产业“硬脊梁”
黔江区立足本土资源禀赋,紧扣重点产业链实施精准布局,构建起坚实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围绕重点产业链精准发力,就是要把本土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黔江高新区相关负责人李德重说道。
重庆正滋味食品有限公司便是产业链金融受益的典型。“因采购鸡爪需提前支付预付款,而销售回款有账期,我们企业一下子陷入了资金短缺困境。”公司负责人王宗成表示,向金融专员反映后,黔江区金融服务中心、重庆通汇供应链管理公司、重庆三峡银行等单位迅速会商,通过货权管控、动产质押等方式,实现了黔江区首笔供应链融资,有效解决了公司资金周转难题,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据了解,截至8月末,黔江高新区工业企业融资余额达46.7亿元,较年初增长2.4亿元,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激活创新链:金融创新点燃发展“新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金融领域同样如此。“黔江区创新实施绿色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点燃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找到了平衡点。”黔江区金融服务中心主任何兰敏表示,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引导更多资金精准流向环保、节能等领域,促进了产业的绿色转型。
与此同时,黔江区创新推出重庆首款质量贷款产品——“黔质贷”,已累计投放92笔、共14亿元,为企业质量提升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围绕地方特色,推出鸡杂贷、食用菌贷等特色贷款产品,满足不同企业个性化需求,让金融产品更具“黔江味道”。成功落地重庆首单牛饲料成本“保险+期货”项目,为农业风险保障开辟新途径,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成功落地重庆首笔农用机械设备综合保险,累计为农业机械损失、机上人员责任、第三者责任提供风险保障2065万元。推动重庆中化学胡杨新材料私募基金在黔设立,到位资金12.12亿元,为当地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资本力量。
畅通资金链:精准服务守护小微“生命线”
“资金链是企业和产业生存的生命线,我们要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让金融活水精准润泽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为企业发展的及时雨。”人民银行黔江分行货币信贷政策管理科科长张川说,黔江区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税务、社保、水电等企业信用数据,推广“银税互动”“政采贷”等纯信用产品,为企业融资打开便捷之门。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黔江监管分局普惠金融科科长江波补充道,黔江区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运用“信易贷”平台助力银企高效对接,推动信贷资金更多、更快、更准直达小微企业,“贷”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持续推进“红金渝”金融党建,建立健全网格化金融服务体系,实施普惠金融服务精准直达专项行动,更好服务村社经济、网格经济发展,缩短资金到达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
截至8月末,黔江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37亿元,增速为8.99%。当年累计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47.57亿元,同比增加4.17亿元。同时,黔江区建立“一企业一专员”制度,将全区5.4万余家市场主体分门别类配备企业服务专员,银行选派业务骨干作为金融服务专员,协同企业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融资方案。据统计,黔江区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全域明示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地区,对1509笔、25.31亿元企业贷款进行明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持续提升,全区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下降了32个BP,让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重庆市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优化营商环境获取金融服务工作专班将牵头深入实施优化提升获取金融服务专项行动,以更大力度引导鼓励各区县和金融机构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当地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推动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落地见效,促进资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金融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