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左晨通讯员夏伟
巍巍天山西端,库玛拉克河奔腾于温宿大峡谷之中,一座堪比80层楼高的超级大坝,于此处傲然崛起。
9月20日上午,新疆阿克苏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在项目控制中心,随着工作人员按下水闸按钮,重达200吨的水闸缓缓落下,历经近六载春秋的艰苦鏖战,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
247米!是这座超级大坝的高度,比三峡大坝还高出62米。它以傲人的成绩,刷新全球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的记录。这个记录,由在鄂央企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以下简称“葛洲坝集团”)书写。

新疆阿克苏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通讯员李鳌摄)

新疆阿克苏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通讯员王建锋摄)
3D技术打印的智慧工程
置身峡谷,放眼望去,尽是光秃秃的山峦。
在高247米、总斜长逾310米的坝体斜坡上,远看如蚂蚁般渺小的工人们,正细致地为面板的接缝处做止水施工。
这座混凝土“巨人”,总投资89.97亿元,坝体填筑量能填满7000多个标准泳池,水库总库容达11.7亿立方米,相当于6个天山天池的蓄水量。完工后,主要给塔里木河干流生态供水,兼顾灌溉、防洪,还承担南疆四地州电力调峰任务,对地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高坝、高边坡、高地震烈度、高泄洪流速、高挖填强度。”葛洲坝集团大石峡项目公司董事长宋晓建用“五个高”来形容这项工程。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建造起世界第一高坝?
在大石峡水利枢纽智能管控中心,所有现场施工环节在这里一目了然。247米的坝体就是通过这个“智慧大脑”的控制,像3D打印一样层层建起的。
宋晓建介绍,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智慧管理云平台,电脑将大坝逐一“分解”建模,切片成很多不同的建设步骤,然后对坝料进行精细化开采加工,再运用物联网运输定位和无人碾压机群协同作业,分层摊铺碾压,像3D打印一样把大坝建到顶,所有的工序都能按图索骥。
葛洲坝集团大石峡工程二标项目部总工程师高建福说,为了增强坝体的抗震性,他们在坝体里埋了9000多节抗震钢筋,分层铺设土木格栅,把大坝结构连成一体。
未来,这个“智慧大脑”不仅能根据气象、水文等实时数据,预演防洪方案、动态调控水库库容,还能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构建起大坝运行健康监测网络。

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数字孪生智慧中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左晨摄)
14.1万尾鱼苗安心“回家”了
库玛拉克河中主要生活着7种土著鱼类,其中包括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塔里木裂腹鱼和斑重唇鱼,而裂腹鱼有季节性、短距离洄游产卵的习性。
大石峡大坝引水枢纽工程落差高达278米,三道拦河大坝将河流分成四段,阻断了洄游鱼类的通道。
如何帮助鱼儿翻越大坝并洄游产卵繁殖?这是建设者们优先考虑的重要问题。记者看到,在大坝的下游,有一个专为库玛拉克河鱼类修建的鱼类增殖站。养殖车间内,涉及鱼类养殖的水质、温控、繁育等相关设备很齐全,最大能养殖20万条鱼。
大石峡鱼类增殖站养殖技术员刘昌伟介绍,项目建设之初,就同步规划设计了鱼类增殖保护项目。总投资6500万元,将库玛拉克河上游支流铁米尔苏河60公里水域划为鱼类栖息地保护水域,禁止开展一切渔业活动并进行长期的水质、鱼类和水生生物等生态环境监测。
在小石峡水库坝下布设鱼类集运系统,解决小石峡与大石峡两座大坝对鱼类的阻隔影响;在协合拉引水枢纽建设鱼道,恢复库玛拉克河的连通性。
每年3月份,增殖站人员在大坝库区集中采捕,然后进行人工繁殖,等鱼类长到4厘米后,开始集中放游。通过对放流鱼进行荧光标记,发现鱼类存活率超过60%。
“近三年已累计人工增殖放流新疆大头鱼苗14.1万尾,未来计划放流增加到20万尾。”刘昌伟说。

大石峡水利枢纽鱼类增殖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左晨摄)
惠及下游800余万亩农田
大石峡水利枢纽建设工地的下游——阿克苏地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素有“中国红富士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枣园”“中国白杏之乡”的美誉。
图尔贡·谢木西,是温宿县土木秀克镇尤喀克斯日本村的村民,也是项目部的一名后勤人员。他家种植着15亩核桃、6亩小麦,一年的收成大约能有5万元。
“我们这一到夏季,冰川消融时,洪水就肆虐,田地很容易被水浸泡;而到了春秋,又常常面临缺水的难题。”图尔贡·谢木西感慨。近些年,随着大坝的修建,县城周边的水利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他期盼着大坝早日建成,这样就能把周边的荒地都种起来,家里收入也能提高。
再乃普·阿卜杜克热木家住乌什县阿合雅镇库曲麦村。“我们村很多人都种了核桃树、果园,季节性缺水会影响生产,收成也不稳定。”再乃普·阿卜杜克热木说,大坝建成后,村里灌溉用水紧张的情况将得到极大缓解,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站在大石峡工程项目部,抬眼可见披雪的天山,四周是茫茫戈壁滩,仿佛在诉说着建设者的艰辛。
但希望就在前方。预计2026年10月,工程将全面建成。届时,每年可生产超过18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满足6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每年将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34.2亿立方米,缓解下游800余万亩灌区缺水问题。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启动下闸蓄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左晨摄)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