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夏中华、通讯员程思、文雅、袁诚)9月19日下午,通山县慈口乡渡口,一艘白绿相间的渡船在富水碧波上划开一道悠长的水痕。汽笛声响,渡船稳稳停泊在焕然一新的码头边。早已等候在此的学生,有序登上新船,开始住校一周后的返家行程。

对于居住在富水库区两岸的群众而言,渡船承载着出行、求学、就医的希望。通山县慈口乡地处富水水库下游,辖区内11个村湾依水分布,南北隔湖相望。渡船是学子们每周往返家校的重要交通工具。每逢周五离校、周日返校,100余名学生穿上救生衣,在码头集结,有序登船。
就读于慈口中学的徐子轩家住慈口乡老屋村,距离学校50公里,开车需要一个半小时,而坐船只需30分钟。“初中学业紧,坐船能节约很多时间,现在船又安全,父母在家也放心。”徐子轩说。 库区渡运是民生工程,更是连接两岸的血脉工程。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当地党委政府下定决心,要让库区学生从“走得了”转向“走得好、走得安全、走得舒适”。“我们严格执行‘1530’安全教育制度,放学前必讲安全,学生到家后须报平安。值日老师更是从校门口一路护送至街道码头,看着孩子们安全登船。”慈口乡中心学校校长谭义育说。


新学年伊始,一场专题安全协调会再次凝聚多方共识。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新学年的渡运方案。该方案采用了“五定一限”管理制度,即定渡口、定停靠点、定船、定航线、定专人负责、限制每艘船人数,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坐上“放心船”。同时,慈口乡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客渡船只和船员实操能力进行查验,坚决杜绝船只“带病上岗”。
安全,不仅靠制度,更靠实实在在的设施投入。今年6月,县交通运输局投资15.8万元,在慈口渡口新建总面积205平方米的便民浮桥,采用防滑钢板与浮动平台结构,配备护栏与救生设备,可随水位自动升降,彻底结束了学生“蹚水上下船、雨天易滑倒”的历史。
此外,为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这条渡船路还坚持公益运营。除国家每年的油料补贴外,当地乡政府每年另投入10余万元专项补贴,实现学生渡船“零费用”。
“现在接送孩子有专船,有浮桥,非常方便,我们家长都特别放心。”一位慈口乡学生家长欣慰地说。
十年摆渡,借力“水上校车”,近八万人次平安往返。这条穿越碧波的“公益渡船路”,已然成为当地践行教育优先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