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1 16:02:22 股吧网页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队赴河南光山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新模式
来源:湖北日报

  2025年8月24日至26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团队赴河南省光山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当地油茶产业为典型样本,通过实地调研产业链各环节、对话金融与产业主体、溯源红色金融基因,系统探索“党建引领、多方协同、链上赋能”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新模式。

  产业链调研:锚定供应链金融需求痛点

  8月24日下午,团队首站聚焦油茶产业“种植-育苗-加工”全链条,从供应链上游到中游,精准捕捉金融服务切入点。

  在联兴公司司马光油茶园基地,团队围绕油茶园前期投入、管护成本、挂果收益等核心问题,与基地负责人陈柱、公司会计黄喜展开深入交流。

  “油茶进入丰产期前每亩需投入4000元,2009年我们建园时就面临资金周转压力,后来靠政策补贴和专项贷款才逐步推开。”黄喜的介绍,让团队直观感受到农业经营主体在供应链上游的资金需求痛点——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而这正是黄河流域多数特色农业产业的共性问题。

  30分钟的调研中,团队还重点记录油茶园的规模化程度、管护协作模式,为后续分析“小农户与大供应链”的金融协同难题提供了一手资料。

  ▲团队成员在司马光油茶基地油茶树前合影。

  随后,团队前往文殊乡崔棚村联兴公司油茶育苗基地。作为供应链上游“源头环节”,育苗基地良种繁育效率直接影响下游种植端产能。

  负责人陈柱详细讲解“长林53号苗”培育成本、嫁接技术及市场供应情况,提到“每年繁育400万株苗,需提前垫付种苗、化肥、人工费用,若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支持,能进一步扩大良种供应规模”。团队结合黄河流域农业种苗产业特点,对比分析育苗环节金融需求差异——相较于粮食作物,经济林种苗资金需求更集中于技术研发和规模化繁育,这为后续构建“环节适配”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提供了依据。

  当日17时,团队抵达联兴油茶加工厂,深入供应链中游核心环节。

  在油茶籽生产线旁,陈柱介绍了目前开发的二脂油、茶皂素等延伸产品,指出原料收购季常面临资金缺口问题。60分钟的调研中,团队重点梳理加工环节“原料-生产-销售”资金流,发现“原料采购融资”“库存质押”“订单贷”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应用空间,这正是 “链上协同”的关键发力点!

  主体对话:解码金融与产业的协同实践

  8月25日,团队通过“合作社调研+政企座谈”的形式,搭建金融主体与产业主体的对话桥梁,深入解码光山县在农业供应链金融协同方面的现有实践。

  上午,团队前往凉亭乡新天地合作社,聚焦供应链下游的“产销协同”与“联农带农”金融机制,与光山县鑫灿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经理、新天地合作社负责人陈功斌展开交流。

  陈功斌详细介绍了“油茶+茶叶+林下种植”多元经营模式。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入股合作”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户,林地流转费从2018年每亩40-80元提升至现在的150-200元,农户季节性务工日均收入60-100元。

  这些实践让团队看到,“合作社+农户+银行”协同模式,既能降低分散农户融资门槛,又能提升供应链组织化程度,为黄河流域农业供应链金融“下沉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陈功斌表示:“必须把党员‘捆’在产业链上,起模范带头作用。”而这,恰恰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团队成员与凉亭乡新天地合作社负责人座谈。

  下午,团队在农业发展银行光山支行、光山县交通运输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专题座谈,直击“红色金融如何赋能供应链协同”的核心议题。农发行光山支行工作人员详细介绍红色金融政策落地实践:“2019年我们争取到全省首笔国开行油茶专项贷款3.4亿元,目前已授信1.5亿元,12家经营主体办理了油茶不动产权证,实现‘产权抵押+信贷投放’协同;2023年开展的油茶特色保险,已为15家企业理赔36.85万元,有效降低了供应链风险。”光山县交通运输发展有限公司投融资部部长张坤则补充道,县级层面通过整合涉农资金、配套基础设施投资,构建了“财政+金融+产业”的协同支持体系。

  ▲团队成员在光山县交通运输发展有限公司开座谈。

  座谈中,团队围绕“黄河流域农业供应链金融协同的堵点”与参会人员深入探讨。“不同环节的经营主体需求分散,金融机构难以形成‘链上授信’”“缺乏统一的供应链数据平台,信息不对称导致风控成本高”等问题被逐一提出,而这些问题也成为团队后续研究共治机制的核心方向——以红色精神为引领,整合政府、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农户等多方资源,构建“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协同体系。

  红色研学:溯源红色金融的精神内核

  8月26日,团队走进邓颖超祖居纪念馆、鄂豫皖苏维埃银行旧址,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从革命历史中溯源红色金融精神内核,为共治模式注入精神动力。

  在邓颖超祖居纪念馆,珍贵的历史文献与实物展品生动铺陈出邓颖超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从投身妇女解放运动的坚定身影,到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奔波的匆匆足迹,再到始终把人民冷暖放在心间的拳拳深情,全方位展现她“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信仰底色,“羊背上的贷款故事”更是为我们传承发扬红色金融精神提供典范。团队成员在展区久久驻足,凝视着那些承载岁月的珍贵史料,深刻感悟到邓颖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对党忠诚、对人民赤诚的红色精神。

  ▲团队成员走进邓颖超祖居纪念馆。

  随后,团队前往鄂豫皖苏维埃银行旧址,沉浸式追溯我国革命时期红色金融的起源与实践脉络。作为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重要的金融机构,这里完整保留了苏维埃银行发行货币、开展信贷、管理财政的历史遗存——展柜中锈迹斑斑的铸币模具、泛黄的苏区纸币、手写的信贷台账,生动还原了“红色金融为革命服务、为工农服务”的初心使命。讲解员介绍:“当时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货币以粮食、棉花等实物为抵押,有效稳定了苏区物价;同时向农民发放农业贷款,支持春耕生产,帮助群众解决农具、种子短缺问题,这是早期‘金融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

  据悉,光山县作为“中国油茶之乡”,其油茶产业已形成32.37万亩种植面积、5万从业人员、近7万吨年鲜果产量的规模,更构建了“财政补贴+专项贷款+科技研发”的供应链金融支持体系,成为黄河流域农业特色产业的典型代表。此次实践中,团队不仅获取了油茶产业链各环节金融需求数据、多方协同实践案例,更通过红色研学明确了“红色金融”的核心内涵——以红色文化引领资源整合,以协同机制破解金融痛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团队认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是“理论研究与实地探索”的深度结合,后续将基于光山调研成果,进一步梳理共治模式的核心要素: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凝聚协同共识,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纽带整合上下游信息,以金融机构为支撑创新“环节适配”产品,以政府政策为保障构建风险分担机制,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黄河流域农业供应链金融协同方案,为乡村振兴注入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

  (撰文:何家乐田一雄)

  【责任编辑:周晓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