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脊上升起五彩烟花,始祖鸟本想与艺术家蔡国强合作,通过烟花艺术项目“升龙”表达高山文化,巩固品牌的户外高端形象,没想到“炸山”行为在舆论场上也炸了锅。
舆论不断发酵,蔡国强、始祖鸟发文道歉,始祖鸟表示将展开及时有效的补救行动。新华社评论称“放错了地的‘烟花秀’,再美也是破坏”,遵守法律法规是底线,而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的敬畏是高线。
人民微评发出系列追问:烟花散去,不能仅留下道歉。会否破坏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会否惊扰当地的动植物生长?该如何修复?营销活动,该如何规范?
9月21日凌晨,西藏“云端珠峰”微信公众号发布通报,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作为始祖鸟品牌“向上致美”的一部分,用烟花燃放形成“飞龙腾空”的视觉景观,在互联网上一播出就引起广泛关注,并很快引发了一场关于商业流量、艺术表达与生态责任的尖锐质询。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烟花表演对当地环境生态造成的影响。
主办方公布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即使是用了环保材料,实现了动物疏散,仍没能平息舆论的质疑。
比如,在高海拔地区,污染物能及时扩散吗?有专家就提出,大型废弃物或许可以带走,但粉尘、颜料几乎不可能被移走。烟花燃放的标准是否“普遍适用”,所谓可降解的材料,其降解能力是否能够满足不同环境的要求?
而针对燃放前“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也有专家指出,这些动物主要靠嗅觉和听觉活动,盐砖疏导的实际作用又有多少?
目前看,主办方事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在科学理论和专业实践的面前,尚存众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这也与品牌信誓旦旦所倡导的环保理念相悖。
烟花燃放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高原地区,带来的环境影响依然难以系统性评估,还有待持续观察。
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也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
人为造成的破坏往往不可逆,甚至需要花费极长的时间修复。仅以植被为例,高原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为高寒草甸,由于高海拔地区寒冷、大风、紫外线强烈,植物生长缓慢。
舆论的另一个质疑则回归品牌本身,一个户外品牌为什么要做不环保的事?
作为倡导“亲近自然”的户外品牌,近年来始祖鸟在中国走红并一路加快营销步伐,把自己的商业故事扩展至更广泛的城市通勤和轻户外场景中,不仅是身份象征也是社交货币,还是公认的“中产三宝”之一。
从专业户外文化认同到流量文化符号营造,此次事件更是被大量户外爱好者视为充满傲慢和短视的生态冒险,如果不以此为切口反思,恐怕始祖鸟只会离核心消费者越来越远。
品牌借助事件或话题做营销是常态,但有边界、有敬畏是底线。任何品牌营销,理应建立在不触碰文化共识、不突破法律法规、不践踏道德底线的基础之上。
以艺术之名破坏自然,是对艺术本质的曲解,也是对所有热爱自然的消费者的冒犯。大自然不是秀场,品牌营销更不能以艺术之名践踏生态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