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召开农田沟渠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工作推进视频会。会议深入分析农田防灾减灾面临的形势任务,真抓实干落实农田沟渠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各项关键举措,为持续提升农田防灾减灾能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提供重要支撑。
农田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的关键一环。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银行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为这一重要任务提供坚实支撑。
银行需聚焦农田防灾减灾重点领域,优化信贷资源配置。针对农田沟渠清淤整治、骨干水利工程与田间水利设施衔接配套等关键项目,银行应制定专项信贷政策,适当降低信贷准入门槛、给予优惠利率,确保资金能精准流向工程建设。同时,对于受涝区域的农田抢排积水、灾毁农田修复等紧急需求,银行需开通信贷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缩短放款时间,助力快速恢复农业生产条件,缓解农业主体在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中的资金压力。
农田防灾减灾场景多样,需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同步创新。一方面,银行可结合农业生产规律与防灾实际,开发“农田防灾减灾专项贷款”“水利设施建设信用贷”等特色产品,覆盖设施建设、灾害防控、灾后重建等全环节;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银行+政府+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模式,依托政策支持与风险分担机制,降低信贷风险,既提升银行参与积极性,也为农业主体提供更稳定的金融保障,形成多方协同发力的防灾减灾金融生态。
银行还应强化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与持续性,助力构建农田防灾减灾长效机制,从需求对接、服务延伸、机制协同三方面精准发力、久久为功。银行需深入调研各地农田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与短板,通过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动态跟踪项目进展等方式,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对接。在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提供资金支持,还可利用自身数据优势与专业能力,为农业主体提供防灾减灾相关的金融咨询服务,引导其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此外,银行要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部门的工作部署,参与建立健全农田防灾减灾工作责任体系相关的金融配套机制,确保金融支持能够持续发力,为长期提升农田防灾减灾能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贡献持久力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田防灾减灾则是守护粮食安全的关键防线。银行通过优化信贷配置、创新产品模式、构建长效机制,将金融“活水”持续注入农田防灾减灾各环节,既能为农业生产抵御风险提供坚实支撑,也能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注入强劲动能。
未来,随着金融与农业、水利领域协同不断深化,金融赋能农田防灾减灾的效能将进一步释放,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