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张素)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近日,汽车科技50榜单发布,不少智慧出行和自动驾驶的企业上榜。
“当下,汽车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科技革新,从电动化到智能化,从网联化到共享出行,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在重塑着出行体验和生活方式。”毕马威亚太区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诺伯特说,从动力系统的革命到智能驾驶的突破,从材料科学的创新到用户体验的优化,整条汽车价值链都蕴含着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中国汽车正从“最大增量市场”跃升为“技术策源地”。
此前发布的《并驾齐驱:多元化动力争夺汽车市场——汽车动力总成趋势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处于行业整合阶段,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重塑了国内市场格局,还以强劲的势头引领国内品牌出口的趋势,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势能。
此次发布的汽车科技50榜单覆盖整车及部件(整车、底盘、动力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控制器等)、座舱及车联网(人机交互、车内感知等)、出行与交通(智慧出行、车队管理等)多个赛道。不少智慧出行和自动驾驶的企业上榜。
“新能源车天然具备了智能化的优势,比如更注重控制领域,且智能设备依靠电能供能,这使得电动汽车更适合进行电子化智能化的发展。”毕马威中国交易战略咨询合伙人康琦明分析说,不论何种动力总成,未来汽车都将朝着电动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政策的持续深化,汽车行业正迈入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益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展望未来,通过坚定创新、恪守合规、前瞻布局全球,中国汽车产业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谱写产业变革与全球引领的新篇章。
另有分析认为,中国车企正从“技术输入方”转变为“技术输出方”,国际品牌开始利用中方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的优势反哺其全球战略,成为合资新范式。在“智能化下半场”,智能驾驶正从依赖硬件传感器的“感知流”,全面转向更依赖AI算法与数据的“认知流”,大模型驱动的自然交互和座舱体验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汽车业正聚焦‘AI+汽车’技术突破,以此构筑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深度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要求,把AI技术真正融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辆能耗管理等核心场景。”毕马威中国华东及华西区首席合伙人杨洁表示,更关键的是要避免陷入技术“同质化”陷阱,加大研发投入,主动联合AI企业、科研机构搭建合作平台,把智能网联能力转化为别人拿不走的差异化优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