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双碳”目标下,绿色转型不仅需要政策引导,更需市场之手助力。近年来,上期所通过研发上市绿色品种、发布氢价指数、加入国际权威倡议等多个举措,提升绿色要素定价透明度,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了坚实的市场动力。即日起,本报推出“向绿向新,助力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讲述上期所为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做出的努力。
近年来,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提出“双碳”目标,旨在通过减排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在“双碳”目标引领与实体经济绿色转型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上期所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绿色金融主题,从绿色品种研发、绿色标准推广、国际交流合作三大维度持续发力,以期货市场功能为支点,引导产业资源向低碳领域集聚,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金融动能。
锚定境内绿色产业发展
布局多元化绿色衍生品
近年来,上期所紧随国内产业绿色转型趋势,将绿色品种研发布局作为核心抓手,针对低碳能源、再生资源等领域推出或推进多款衍生品,为产业提供精准的风险管理工具。
今年6月,上期所推出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填补了再生金属衍生品市场空白。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铸造铝合金以废铝为主要原料,节能减排效益显著——生产1吨铸造铝合金的碳排放量仅为火电电解铝的3.6%,可节约3.4吨标准煤与22吨水。其不仅契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广再生材料”要求,还与《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中的“再生铝产量达1500万吨以上”的目标吻合。该品种自上市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功能初步显现。
9月10日,上期所还推出了全球首个文化用纸金融衍生品——胶版印刷纸期货及期权。在遴选胶版印刷纸期货交割认证品牌时,上期所优先考虑具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绿色工厂”等资质的生产企业,以市场化手段推动造纸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能源领域,上期所正在加快推进液化天然气(LNG)期货及期权的研发上市。LNG作为低碳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能源品种,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作用凸显。其衍生品的推出将助力能源企业应对价格波动,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应用。
针对氢能这一未来能源的重要方向,上期所自2022年起便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发布了国内首个反映主要产氢区域价格的“中国氢价指数体系”,2024年进一步新增发布“中国绿氢价格指数”,“中国氢价指数体系”进一步完善。
紧随国际市场变革
助力船运市场低碳转型
随着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为适应全球船用燃料油市场发展新趋势,上期所以低硫燃料油衍生品为突破口,推出低硫燃料油期货,在为船燃产业链提供相关风险管理工具的同时,为助推全球航运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贡献力量。
据记者了解,作为当时航运业的主要燃料,国际海事组织(IMO)数据显示,高硫燃料油在全球船运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左右。为应对气候变化,IMO2020法规要求,将船舶废气中允许的硫含量从之前允许的3.5%m/m(质量比)大幅降低到最大值0.5%。
2020年6月,上期所精准把握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趋势,推出低硫燃料油期货,创新采用了“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模式,并引入境外交易者。该品种的上市,既响应了IMO的环保要求,又推进了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该品种上市后,规模稳步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其价格已成为境内外市场购销相关品种的重要参考指标。
为深化期现融合,上期所在2021—2022年联合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下称浙江大宗)发布了“中国舟山低硫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2023年,携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推出了“中国上海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2024年6月及2025年9月与浙江大宗上线高低硫燃料油POZZ(舟山价格窗口)系统成交功能。
从市场反馈来看,上述以期货结算价为基准的人民币计价报价体系,为沪舟船燃市场提供了权威的价格指引,在亚太构建起了具有影响力的定价机制,对提升我国保税船燃定价话语权、加速航运能源低碳转型进程意义非凡。
深化国际合作
融入全球可持续发展网络
为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级,上期所主动对接国际可持续发展平台,通过加入权威倡议,借鉴全球最佳实践,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国际话语权。
2025年5月,上期所与上期能源正式获批加入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UNSSE)倡议,成为境内首批加入该倡议的商品期货交易所。UNSSE倡议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等四大机构发起,旨在推广交易所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成员涵盖纽约证交所、伦敦证交所、香港交易所等全球主要交易所。此次加入,使上期所深度融入国际ESG发展网络,可借鉴全球经验加快自身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全球衍生品交易所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言献策,提升中国期货市场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据记者了解,下一步,上期所将继续以绿色金融为核心,持续完善绿色产品供给与服务体系,以市场化手段推广产业绿色标准,发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功能,引导产业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