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震荡起伏,私募机构乐观情绪仍在不断上升。最新第三方数据显示,国内股票私募机构仓位已经攀升到年内最高。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全市场股票私募机构平均仓位为78.04%,较前一周上升2.96个百分点,升至今年以来最高位。具体来看,重仓或满仓(仓位大于八成)的私募比例大幅提升至60.02%,较前一周增加5.81个百分点;空仓的私募比例降至5.08%,环比下降0.77个百分点。中等偏高仓位(仓位在五成至八成之间)的私募占比为23.34%,环比略有下降。
从不同规模的私募看,截至9月12日,百亿级股票私募平均仓位为78.22%,较前一周大幅上升11.11个百分点,仓位波动显著大于行业整体;50亿元至100亿元规模的私募平均仓位高达86.49%,成为各类别私募中平均仓位最高的群体;5亿元以下的小型私募平均仓位达78.85%。不同体量的私募机构普遍保持较高仓位运作。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今年截至2025年8月底,业绩居前100的主观私募今年来收益均值为37.43%,而百强量化私募今年来收益均值为26.69%。另外,从第三方渠道获悉,国内头部私募机构淡水泉旗下产品“淡水泉成长一期”的最新收益率已超50%。
淡水泉认为,今年以来,市场呈现一定的“慢牛”特征,投资者风险偏好维持高位,流动性、基本面、外部环境等因素共同助推本轮行情。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市场风格呈现出明显的钟摆效应,从“确定性优先”逐渐转向“成长性优先”切换。在这一过程中,红利类资产缩圈褪色,而新兴成长类机会轮动成为行情的重要推手——如新消费、创新药、机器人、AI硬件等。这种转变也反映出,市场不再一味追求单一的确定性,而是开始重新关注基本面的成长性。
对于接下来市场走势,淡水泉认为,在当前的经济恢复动能下,宏观形势全面性的改善仍需要时间,所以市场机会大概率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随着少数成长性赛道拥挤度增加,资金将越来越注重投资的安全性边际,一些具备预期差、交易相对不拥挤的成长板块可能存在新的配置机会。
主观策略为主的大型私募机构相聚资本认为,随着行情向纵深演绎,市场出现了非常典型的分层,以8月份为例:申万一级行业中,通信、电子、有色的涨幅明显,尤其是通信涨幅超过30%;相比之下,煤炭、钢铁等的上涨微乎其微,银行则录得下跌。那么,如何在这种分层的行情下,最大程度获得预期回报?
相聚资本认为,既明确自身能力圈,在擅长领域发挥比较优势;同时通过综合平衡宏观判断、大类资产配置等能力,可以做到在不同市场阶段把握机会,通过累积实现良好结果。当宏观条件发生变化时,不必过于拘泥于自下而上选择个股,可以通过配置行业ETF或其他工具将投资配置进行切换,以适应宏观层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