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春城 “吉”聚动能
——多方联动共探长春新材料与医药产业发展新机遇
金秋九月,北国春城长春迎来一场聚焦产业升级的盛会。9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投资协会、上海证券报、长春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创新转型,‘吉’聚动能”——2025长春新材料与医药行业交流会举行。国内外上市公司高管、金融投资机构负责人、院校专家及行业协会代表等百余位嘉宾齐聚长春,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座谈,共探合作新机遇,共谋发展新路径。
锚定“四新”赛道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在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加速融合的背景下,新材料与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吉林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集聚,近年来在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作为吉林唯一的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自2016年获批以来,聚焦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光电信息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春新区GDP增长6.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其中,医药健康、光电信息产业分别增长16.5%和15.4%,成为带动省、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长春市委副书记、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闻然在活动期间会见与会嘉宾时表示,长春新区正深度融入全省产业发展格局及全市“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锚定“四新”产业赛道,全力推动永春生物医药城与北湖未来科学城“双城”建设。
“长春新区以实业立区、科技强区、人才兴区为战略内核,围绕‘9+1’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长春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毕海滨表示,长春新区在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显著集聚效应。截至目前,长春新区医药健康全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规上企业工业产值复合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总量约占长春市的80%、吉林省的30%。
长春新区北湖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吕东在专题推介中介绍,目前,长春新区共有新材料产业企业104家,产品涵盖生物质材料、航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专用化学品等多个领域。其中,长春北湖精细化工新材料示范园作为长春市区内唯一通过新建认定的D级化工园区,正在打造集应用研究与高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新材料孵化和产业化基地,目前已有奥来德、海谱润斯等三批10个重点项目摘地入园,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希望中国投资协会、上海证券报充分发挥链接和服务资本市场的平台功能和桥梁作用,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引导更多上市公司、优强企业走进新区、投资新区,长春新区也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持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闻然说。
多方协同赋能
共拓产业发展新空间
为进一步促进产业交流与合作,此次活动安排了实地考察与专题交流环节。9月19日下午,与会嘉宾先后走进长春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通过现场观摩与交流,深入了解长春新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潜力。
“老工业基地焕发的创新活力令人振奋。”多位与会嘉宾表示,从顶层规划到企业实践,从科研突破到产业转化,长春新区在创新生态、产业集聚和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在9月20日举行的专题交流会上,政、媒、企、研等多方代表围绕新材料与医药产业转型与创新展开深度对话。中国投资协会办公室主任王新峰表示:当前新材料与医药产业正处于创新爆发与结构重塑的关键阶段,协会将积极发挥桥梁与平台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加强产业研究与政策建言;促进资本与科技融合,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构建协同创新生态,推动产学研投合作与区域、产业链资源高效对接。
上海证券报社党委常委、董事、副总编辑齐劼人分享了A股市场的下一步发展趋势: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并购重组成为潮流、科技创新企业地位凸显,通过资本力量牵引科技创新,利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已成为全市场的共识。
齐劼人表示,上海证券报是新中国第一份证券金融类全国性财经日报,也是新华社的直属机构和中国证监会、国家新闻出版署法定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近年来,通过“二次创业”,上证报已从单一纸媒,成长为以“权威、专业、价值”为宗旨的全媒体财经机构,明确了财经大报、政经大报、产经大报定位,发挥着资本市场的耳目、喉舌、智库作用,更成为以“开放、分享、共赢”为目标的资本市场服务平台。
“报社将依托全媒体优势和综合平台优势,讲好长春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故事,并通过产业链招商、投行式招商和产学研一体化招商等路径,搭建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沟通交流平台,用‘资本+科创+产业’的发展逻辑,全力支持长春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齐劼人说。
多元主体共建共享
打造创新合作新生态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和人才的关键。近年来,长春新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标准地+承诺制”“新型产业用地(M0)”“跨省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一批改革举措。此外,长春新区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方案和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57条政策,连续7年获得全省软环境建设标兵单位,建成东北第一个智慧法务区,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在此次活动中,企业代表们纷纷表达了投资与合作意愿。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海永透露,深创投已在吉林投资15个项目、总投资额7.6亿元,带动外部投资超20亿元。他表示,长春正从传统汽车产业向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光电产业加速转型,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对长春新区项目的投资与服务支持,挖掘更多优质项目。
“时隔39年再访长春,这里的变化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上海君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谋亮在发言中首先表达了对长春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的认可。同时,他以上海楚商联合会为例,介绍了其通过资本对接、产业论坛等方式推动科技企业与地方经济融合的实践经验,提出愿结合长春产业基础,在产业链规划、资本对接等方面提供支持。
在交流会现场,众多企业及协会代表围绕各自领域表达了合作意愿。津药药业、多氟多、黄山胶囊、友发集团、新光光电、天智航、博济医药、瑞纳智能等企业代表均表示,期待与长春新区在新材料与医药研发、生产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