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9月24日,资本市场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涵盖中长期资金入市、市值管理、并购重组等,并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业内人士指出,一年以来,伴随着上述改革举措的落地,资本市场回稳向好态势明显,市场信心显著增强,包容性和吸引力增加,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水平不断提升。
一年以来,资本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从最直观的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信心显著增强,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Wind统计数据显示,从市场成交规模来看,A股日成交额从去年9月初的5000亿元左右一路上升,截至今年9月18日已经连续28个交易日稳定在2万亿元上方,最高达到了3.2万亿元。从主要指数的表现来看,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19日的242个交易日中,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和创业板指期间分别累计上涨了38.97%、61.70%、40.13%和101.96%。体现投资者风险偏好水平的两融余额规模不断攀升,从1.37万亿元一路上升至目前的2.40万亿元。
另一方面,从资本市场改革进程来看,多项重大举措落地,资本市场包容性和吸引力不断提升。过去一年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同时推出6项改革措施。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在并购重组市场,“并购六条”正式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也得到修订,并购重组市场活力被激发。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实施长周期考核,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
这些重大改革举措的成效正在显现。在新股发行市场,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计算,去年9月24日以来共计有108家企业完成发行,合计募资约965亿元,其中来自科创板、创业板的共计有54家,募资合计402亿元。在长期资金入市方面,险资权益配置稳健增长,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约4.74万亿元投向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直投股票规模达3.0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增约1万亿元。并购重组市场活力持续激发。上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沪市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378家次,同比增长23%,其中,重大资产重组新增55家次,同比增长224%,合计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去年9月24日以来涉及资本市场的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有效地提振了市场信心。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表示,市场资金面更稳了,包括保险资金等在内的中长期资金都在逐步加大配置,再加上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新工具的推出,使得市场底气更足。交易活跃度明显上升,并购重组市场恢复活力。市值管理、回购增持传递出监管层呵护市场的信号。市场估值中枢往上走,波动收敛了,投资者心态更稳了,市场逐渐走出了底部,慢慢向好的方向发展。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总经理李慧勇表示,过去一年来,资本市场各类投资主体对市场的信心大幅提升,初步显示出经济和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市场结构和总量良性互动的特征。同时,从市场层面来看,科技叙事这一主线越发清晰,代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方向的新兴行业,包括创新药、半导体、机器人等,都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和认可,资本市场的良好生态正在形成。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表示,一系列重磅政策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了A股市场从底部走强。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过去一年以来上述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地,有效提高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付立春表示,这一年出台的改革有三个特点:一是“长钱入市”,保险、养老金这些长期资金进来,对创新、绿色发展这些需要长期投入的行业特别关键;二是并购重组更加活跃,企业能够通过并购做大做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助力产业升级;三是市值管理和工具创新,比如,股票回购、互换便利让市场更有韧性。这些改革都指向一个方向,即长期性、市场化和服务实体经济,让资本市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李慧勇则表示,从资本市场的改革来看,市场对于投资者的回报水平显著提升。一些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通过提质增效、加大分红力度等提高了对于投资者的回报。同时,资本市场加大了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包括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企业通过上市、并购重组等途径不断发展壮大,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则通过投资这些科技创新企业获得了很好的回报,分享了科技企业发展的成果,这一良性循环有效提高了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