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品营养科技(青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宜品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和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宜品集团面临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压力,其中净利润同比跌幅超过40%。不过,最近三年宜品集团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业务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特医食品赛道“危”“机”并存,宜品集团当前亟须持续发力,优化营收结构,加强差异化竞争优势。
上半年业绩增长动能减弱
宜品集团专注于羊奶粉及特医食品两大领域,产品组合包括婴幼儿配方羊奶粉、特医食品、婴幼儿配方牛奶粉以及成人及儿童奶粉。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以2024年的零售额计,宜品集团在中国羊奶粉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4.00%;同时在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7.60%。在中国婴幼儿特医食品市场中,宜品集团排名中国本土品牌第二,市场份额为4.50%。另据统计,中国羊奶粉及特医食品的合计零售市场规模于2024年达到480亿元,并预计将以12.1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9年的848亿元。
在行业前景看好的背景下,近三年宜品集团营收、毛利、毛利率连续增长。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宜品集团的营收分别为14.02亿元、16.14亿元和17.62亿元,毛利分别为6.33亿元、8.05亿元、8.7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5.20%、49.90%、49.90%。净利润表现相对偏弱。2023年出现大幅下滑。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年至2024年,宜品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1.68亿元、1.72亿元,2023年的同比降幅约为26.00%,2024年略有回升。
招股书同时显示,2025年上半年,宜品集团业绩增长动力不足,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其中,营收为8.06亿元,同比下滑10.34%;净利润5668.80万元,同比下滑42.57%。
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下滑还进一步体现在核心产品的营收上。数据显示,作为宜品集团的核心产品,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在2022年至2024年间对公司营收的贡献占比持续上升,分别为55.10%、57.40%和58.60%。但在上半年,该产品营收占比回落至55.60%,实现营收4.48亿元,同比下降18.58%;毛利为2.67亿元,同比下降17.04%。
对于2025年上半年营收的减少,宜品集团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包装更新暂时调整了发货节奏,导致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出货量下降。婴幼儿配方羊奶粉收入的减少,主要是由于过渡至新包装,暂时影响了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额。
产品营收或过于依赖核心产品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三年,宜品集团特医食品业务表现突出,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成为驱动其业绩增长的关键引擎。
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间,宜品集团特医食品业务板块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3.3%,并于2024年实现收入2.19亿元。尽管特医食品板块增速迅猛,对比宜品集团2024年17.62亿元的总营收来看,其占比仍然较低,仅为12.43%。拉长时间线看,这一占比在2022年和2023年更低,分别仅为1.70%、8.10%。
宜品集团称,公司的战略重点为快速增长的羊奶粉以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业务,且已在这两大领域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不过,在行业人士看来,宜品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收以及核心产品营收的减少,反映出其业绩增长乏力以及营收过于依赖传统核心产品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羊奶粉是宜品集团的传统核心产品,未来亟须优化营收结构,特别是在特医食品领域进行发力。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宜品集团原本以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主,但随着品类扩充和市场份额抢占,已构建了较为丰富的产品矩阵。对宜品集团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打破产品营收相对单一的僵局,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机会很大,但仍需要时间。
“当前宜品集团以全生命周期营养服务体系为特色,拓展了特医食品品类,且该品类每年以两倍速度增长,发展势头良好。”张毅说,从业务体量来看,与羊奶粉赛道中的行业龙头相比,宜品集团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如果能从聚焦特医食品领域入手潜心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倒是破解依赖传统核心产品问题的有效途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特医食品产业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特医食品的获批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招股书显示,宜品集团2016年启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发和注册。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获批4款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精准覆盖了多种特殊医学症状需求,包括婴幼儿的乳糖不耐受、牛乳蛋白过敏、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以及成人的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和代谢紊乱等。
特医食品赛道“危”“机”并存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需求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特医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4年的230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5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2%。其中,婴儿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将由2024年的132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2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或达到15.9%。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医食品作为一个新兴的蓝海赛道,近年来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积极布局,但至今国内尚未有特医食品企业上市成功。特医食品企业奔赴港股IPO无疑将增强国内特医企业对产业投入的信心,进而加速资本涌入,吸引更多医药、食品及原料企业加入特医赛道的投资行列。
宜品集团介绍称,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有15款特医食品产品处于预备注册阶段,另有在研特医食品产品超40款,为未来持续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市场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有专家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国家近年来通过优化注册审批流程、鼓励研发创新、加快审批速度、推动医保覆盖试点等政策,支持特医食品行业发展。政策支持吸引了资本投入,如2025年青岛圣桐、玛士撒拉等公司完成融资,资金用于产品临床注册、加速产品开发等,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研发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特医食品专业细分市场的目标客户是在医学上体质敏感的消费者,目前该细分市场由知名国际品牌主导,这些品牌拥有强大的临床研究、监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医学认可作为支援。
招股书显示,宜品集团计划聚焦高壁垒专业赛道,重点布局特医食品市场以把握其在中国快速渗透的市场机会,计划拓展健康消费场景,顺应当前老龄化趋势推出适应中老年人需求的羊乳复合功能配方奶粉,银发经济适用的特医食品及满足运动人群和银发人群需求的羊乳清高蛋白营养品等。
宜品集团在招股书中同时坦承,未来能否在这些高度敏感的细分市场保持并扩大市场地位,将主要取决于公司能否持续展示产品的功效、严格遵守临床和监管标准,以及能否获得值得信赖的医学认可。
《经济参考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宜品集团,多次拨打该公司全球服务热线电话,但无人接听。针对宜品集团赴港IPO存在的问题,本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