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彭一苇通讯员游钤章
清洁的电能,正在快速取代化石能源,在交通领域特别明显。新能源车早已遍地跑,如今汽车、船舶、装载车甚至飞机都用上了电。来宜昌看看,多个电能替代的交通项目密集落地,成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进一步提升的生动注脚。
游客来宜昌,可以选择坐飞机,宜昌三峡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00万人次。
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在候机厅里时常能闻到一股浓烈的燃油气味,这是停靠的飞机使用航油发电送风、照明带来的副作用。
航油发电成本高、噪声大,又会排放废气,还拉低了乘客体验。2020年,机场与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合作,布局11套廊桥岸电设备,实现“以电代油”向飞机提供电能和冷暖气。改烧油为用电,不仅没了污染,还降低了成本,以前一架飞机停靠机场1小时要花数千元,现在降至几百元。
据测算,截至2025年8月,供电公司累计为三峡机场提供绿色岸电接电服务超5500架次,提供电量近85万千瓦时,整体供电服务(廊桥、充电桩、光伏)碳减排4000余吨,还为机场带来了超过180万元的绿色服务收入。
下了飞机,乘坐新能源汽车去市区。在这里不用担心有充电焦虑,国网宜昌供电公司现已建成611座充电站,共计2076个充电桩2556支充电枪,仅次于武汉。城区内已建成投运大型直流公共充电站点共计44座,即使在乡村,也有411座“村村通”站点,共计822支充电枪。所有站点全部接入国网“e充电”平台,乡村充电服务半径缩短至6公里内,充电网络实现县城乡镇全覆盖。
晚上,坐游轮夜游长江是必玩项目。来到九码头三峡游客中心,登上“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游轮,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游轮,配备7500千瓦时船用动力电池,相当于100辆纯电动汽车电池容量的总和,一次充电可续航100公里,零噪声、零污染、零排放。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