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旅客请注意,由本站始发,终到珲春的C1009次列车开始检票了。”9月20日8时左右,长春站16A检票口前,52岁的赵淑兰正排队等候,如同每个周末一样,准备前往珲春探望父母。对于已经在长春安家的她来说,长珲城际铁路就是探望父母的回家之路。
2015年9月20日,随着长珲城际铁路吉珲段正式运营,与2011年1月11日开通运营的长珲城际铁路长吉段接轨并线,长珲城际铁路正式贯通。2025年9月20日,这条有着“东北最美高铁”之称的长珲城际铁路迎来十周岁“生日”。
10年来,长珲城际铁路这条连接吉林省会与吉林东部边陲的“致富线”“幸福线”“民生线”,以安全平稳的运行、优质贴心的服务、丰富多元的供给,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发展、推动新时代东北振兴注入了强劲的铁路力量。
高铁“压缩”时空织就便捷出行网
长珲城际铁路的开通,吉林省会长春市与东部边陲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实现了“无缝牵手”,动车组列车以250公里的时速飞驰,将两地471公里的空间距离转化为“时间优势”,长春至延吉间最短运行时间由原先的7小时30分压缩至2小时05分。
在每日运营时段内,核心区段10分钟左右便有一趟列车驶出,“干线公交化、跨区便捷化”的开行模式让沿线城市往来如同城般便捷。
十年来,吉林省内铁路路网越织越密,形成了以长春市为中心枢纽,以哈大高铁为纵轴、以长珲城际铁路和长白乌铁路为横轴的十字形路网骨架,并不断完善。不仅让东北地区的高铁网互联互通,更让沿线居民从自己的“家门口”乘高铁,一步接入全国高铁网,既能“北上”览东北风光,也能“南下”赏全国景致。
中国铁路沈阳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0年来,选择乘长珲城际出行的人越来越多,涵盖探亲、访友、出差、旅行等各类需求。10年来,长珲城际累计发送旅客2.3亿人次,日均6.2万人。今年暑运,长珲城际的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了19.3万人,增幅3.2%。
客运提质增效 守护旅客美好旅程
9月20日10时许,经常往返长春与延吉的俄罗斯籍留学生安德烈在延吉西站候车大厅内候车,他用流利的普通话夸赞着手中的“四语服务手册”:“手册里不仅有各景点介绍,还有朝鲜族民俗文化,太贴心了。”
十年来,长珲城际铁路始终以旅客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服务品质。延吉西站依托地域特色,将朝鲜族民俗文化与高铁服务深度融合,打造“一路七彩风情,一路贴心服务”特色品牌,让旅客从进站起就开启一段温馨多彩的旅程。“车站是城市的窗口,代表着城市的服务水平与文明程度,必须让旅客既看得见品牌,又感受到温度。”全国劳动模范、长春站“春之约”爱心服务班组班长马丛的话,道出了沿线铁路人的服务初心。
此外,为进一步满足旅客需求,长春客运段精心打造了北京朝阳至长白山“龙骧吉地号”G947次,及子品牌北京朝阳至珲春“丹凤朝阳号”G3541次品牌列车——其中G3541次已在长珲线上稳健运行十年。十年来,乘务人员秉持“热情、周到、细致”的理念,为旅客提供贴心帮助;列车上配备的各类便民设施,更让出行体验愈发舒适。
“高铁速度”驱动激活东北振兴动能
8月2日,2025赛季中甲联赛第19轮延边龙鼎队主场对战石家庄功夫队时,延吉西站联合延边文旅推出“高铁+足球+旅游”模式,球迷乘高铁赴赛场,既能感受赛事激情,又能品尝延边美食、畅游民俗景区,收获沉浸式体验。
十年来,长珲城际铁路不仅以“东北最美高铁”的姿态串联起吉林山水,更以“高铁速度”搭建起经济赋能的桥梁,从文旅升级、资源盘活到乡村振兴、产业突破,全方位为东北振兴注入动力。
便捷的交通直接拉动文旅市场爆发式增长,今年上半年,延边州接待国内游客337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16%和48.23%,文旅产业成为沿线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更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配套产业升级。
更令人欣喜的是,长珲城际为乡村振兴插上了“翅膀”,让沿线乡村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的变迁便是生动例证:过去村民多靠外出打工谋生,如今依托高铁带来的客流,村里闲置农房“旧貌换新”成精品民宿,村民通过经营民宿、售卖特色农产品实现“家门口致富”。这种“高铁+乡村游”模式,既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又让乡村经济焕发新活力,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十载飞驰,长珲城际铁路早已超越交通线路本身,成为东北对外开放的“亮丽名片”、经济发展的“钢铁动脉”。它让更多人走进东北、了解东北,也让东北以更开放的姿态对接全国市场。未来,这条“钢铁巨龙”将继续奔驰在东北大地,为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发展持续赋能,见证东北振兴的更多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