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和以色列的威胁阻挠下,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多国仍如期掀起对巴勒斯坦国的“承认潮”。
对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1日发视频称“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威胁要进一步侵蚀约旦河西岸。
分析人士认为,“承认潮”将有助于进一步夯实“两国方案”基础,巩固巴勒斯坦在法理上的主权国家地位。但从现实层面看,以色列的现行政策已让巴勒斯坦建国变得更加困难。
谁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两国方案”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而承认巴勒斯坦国是落实“两国方案”的重要步骤之一。
当前,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约有四分之三承认巴勒斯坦国。如今,这一数字将增至150多个。
当地时间21日,葡萄牙、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先后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希望为“两国方案”注入新的动力。
当地时间22日,法国和沙特阿拉伯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主持一场落实“两国方案”的国际会议。届时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安道尔、马耳他、圣马力诺等国家也将加入“承认潮”。
舆论指出,随着英、法的加入,美国将成为唯一不承认巴勒斯坦国且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据悉,美国不会参加由法国和沙特主持的会议。
为何西方国家此时掀起“承认潮”?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认为,背后由多方面因素促成。
首先,加沙局势正在持续恶化,人道主义灾难愈发凸显,“两国方案”正在不断被边缘化。“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径正在不断挑战国际公平正义,已超出了其传统西方盟友的忍耐底线。”刘中民表示,“承认潮”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体现。
其次,欧洲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有其现实利益考量。无论是从欧洲对阿拉伯国家的能源依赖,还是从欧洲的穆斯林族群等问题来看,巴勒斯坦问题都与一些欧洲国家的现实利益挂钩。近期欧洲频频出现反以色列游行,也显示出支持巴勒斯坦已成为这些国家的民意基础。
最后,联合国大会的召开成为重要时间节点,不少国家希望借此进一步向以色列施压,并强化巴勒斯坦作为国家的国际法基础。
“这波‘承认潮’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将有助于进一步夯实‘两国方案’的基础,可能推动巴勒斯坦从联合国观察员国升级为会员国,巩固其在法理上的主权国家地位。未来以色列在否定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时,将面临更大的国际法约束。” 刘中民说。
但刘中民也指出,从现实层面看,一个主权国家不仅需要获得国际承认,还需满足领土完整、国民和平生活、政府有效治理等条件。巴勒斯坦在这几方面均存在不足。以色列现行政策则使得巴勒斯坦建国变得更加困难。
以色列将强硬回应?
对于西方的“承认潮”,以色列回应称:等着瞧。
以总理内塔尼亚胡21日发视频威胁称,“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他表示:“对于试图在我们土地核心地带建立‘恐怖主义国家’的最新企图,我将在从美国回国后作出回应。”
按计划,内塔尼亚胡将于25日抵达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于29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
以方此前曾警告,如果西方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推进承认巴勒斯坦国计划,以色列将吞并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21日声称,将向即将召开的以色列内阁会议提交一份关于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建立主权的提案。
刘中民认为,以色列显示出更加强硬的姿态,背后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以色列在道义、舆论、外交上付出的成本已难以挽回,基本没有回头的余地,只能“一条道跑到黑”。
其二,美国的坚定支持为其兜底。近期联合国安理会涉加沙停火决议草案再次被美国一票否决,让以色列所受的国际压力得到缓冲。
其三,近来以伊朗为首的“抵抗轴心”日渐式微。卡塔尔遭袭后,沙特等阿拉伯国家虽然谴责以色列,但对以方的实质性压力也有限。目前,中东已无能够强有力制约以色列的存在。
接下来,以色列可能会采取哪些行动来回击“承认潮”?
刘中民认为,一方面,以色列将继续进行领土和周边安全区的扩张。
以色列不仅将占领加沙城及整个加沙地带,进一步吞并约旦河西岸,还将在黎巴嫩南部及叙利亚边界地区建立缓冲区。从内塔尼亚胡的所谓“大以色列”计划来看,未来以色列还可能会对埃及、伊拉克、约旦等国采取行动。
另一方面,以色列还将继续进行“暗战”,通过暗杀、定点清除等手段打击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及伊朗方面人员。
以色列相关行动将进一步破坏巴勒斯坦主权和治权,并加剧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使地区局势更趋复杂。
“承认潮”只是第一步
对于多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巴方表示,这是迈向和平的重要一步,将为“两国方案”的实施铺平道路。
但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也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停火、让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让以色列全面撤出加沙地带等。
然而,随着呼吁和平的声量进一步加强,以色列在加沙城的地面行动也在不断推进,近百万平民再次流离失所、向南迁移。
对此,刘中民表示,“承认潮”只是第一步,要从现实层面重新探讨“两国方案”并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仍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是加沙停火问题。只有达成停火,才可能围绕领土、难民等复杂议题重启谈判。
其二,加沙战后治理安排问题。未来加沙治理机构如何产生,是由以色列治理还是组建由巴勒斯坦人主导的治理机构,将直接影响加沙地带的稳定及巴勒斯坦建国进程。
其三,哈马斯命运和巴勒斯坦内部分裂问题。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强调,哈马斯需去武装化并融入巴勒斯坦主流政治力量。但哈马斯会否妥协,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打击会否使其“销声匿迹”,都是未知数。
其四,建立国际谈判平台和渠道的问题。由于联合国的作用遭到削弱,以色列对卡塔尔的袭击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斡旋渠道,未来建立有效的国际谈判环境难度较大。
不过,刘中民指出,以色列虽试图扩大和巩固“安全孤岛”,但在国际社会已面临严重孤立,就连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呼吁特朗普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声音。未来以色列政策会否因内外压力出现转折,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