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证监会主席吴清在9月22日下午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这场发布会,旨在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吴清主席共进行一席介绍、三次回答记者提问,从其四次发言中,可以窥见资本市场建设的全景图。
“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迎来系统性变革。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四梁八柱”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关键立法落地,2024年新“国九条”及60余项配套规则全方位重构制度基础。
市场体系实现多层次、广覆盖突破: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纵深推进,北交所设立并高质量运行,A股总市值于今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期货期权品种增至157个,广期所设立助力绿色发展。
市场功能显著提升:近五年股债融资达57.5万亿元,直接融资占比升至31.6%。科技企业占比超九成,A股科技板块市值跃居行业前列。上市公司五年分红回购10.6万亿元,达融资额2.07倍。
监管“长牙带刺”塑造公平环境: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波动率下降2.8个百分点。四大标志性改革同步推进,注册制全面落地,中长期资金持股规模较“十三五”末增长32%。
展望未来,证监会明确四大路线图:增强多层次市场适配性、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实施精准有效监管,持续筑牢“安全、规范、透明、开放”的市场根基。
五大核心成就:法治筑基、市值破百万亿、监管“长牙带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以来,资本市场砥砺前行,顶住压力,稳中提质,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亮点一:“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
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证监会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统性“立改废释”。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相继发布实施,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
2024年,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60余项配套规则随之推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亮点二:多层次、广覆盖的市场体系更加完备。
纵深推进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成功设立并高质量建设北交所,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稳步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股权市场。
今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产品日趋丰富,公募REITs、科创债、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品种加快发展。
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已达157个,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领域;广州期货交易所的设立,进一步助力绿色发展。
亮点三: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
近五年来,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总额达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达到31.6%。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含“科”量持续提升。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超过九成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市值之和。市值前50家公司中,科技企业数量从“十三五”末的18家增至当前的24家。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意识显著增强。近五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累计派发“红包”10.6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超八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亮点四:协同发力的稳市机制逐步完善。
“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为15.9%,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
亮点五: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形成。
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全链条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金额414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分别增长58%和30%。执法震慑力持续增强,市场透明度和生态质量进一步优化。
四大关键改革:从投资端到融资端,全方位深化市场变革
除五大亮眼成绩外,过去五年间,资本市场领域还推出一批牵引性强、含金量高的标志性改革开放举措,主要集中在投资端改革、融资端改革、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建设、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四个方面。
在投资端改革方面,证监会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制定并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完成三阶段降费改革。同时,中央金融办会同证监会及相关部门出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痛点堵点,推动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引长钱、促长投”的改革成效显著。
在融资端改革方面,股票发行注册制从试点走向全面推行,逐步走深走实。证监会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陆续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在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畅通募投管退循环等方面加快优化制度安排。今年6月,科创板推出设置科创成长层等“1+6”改革举措,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在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册,创业板第三套标准也迎来首单受理,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包容性和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
在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方面,证监会坚持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双轮驱动,两次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系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提升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同时,证监会扎实推进两轮退市制度改革,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严格出清“害群之马”和“空壳僵尸”企业。“十四五”期间共有207家公司平稳退市,市场生态进一步优化。
在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证监会统筹开放与安全,稳妥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十四五”期间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沪深港通、沪伦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并出台“惠港五条”,大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五年来,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持续扩大。
四大监管防线:如何筑牢“安全”堤坝,守护市场平稳?
需要指出的是,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是证监会“十四五”期间的工作重点,也是接下来持续从严推进的方向。
吴清主席提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安全”被置于首位,凸显了防风险、强监管的重要性。证监会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监管防线,严守风险底线。
具体来看,证监会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方面,证监会落实“四早”要求,加强全方位监测预警,健全跨市场、跨领域、跨境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逆周期调节,统筹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同时,强化与相关方面的协调联动,支持汇金公司、社保、保险、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发挥内在稳定作用,共同打好“组合拳”,筑牢防波堤和防浪堤,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使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得到明显改善。
第二,在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收敛方面,证监会坚持严控增量、稳减存量、严防“爆雷”,将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
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
关闭金交所和“伪金交所”成效显著,应关闭的27家金交所已全部取消资质,排查出的上百家“伪金交所”也已全部清理完毕。
第三,在增强监管执法效能方面,证监会聚焦财务造假等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违法违规问题,既“追首恶”,也“惩帮凶”,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惩防体系,坚决破除造假“生态圈”。
同时,证监会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不断完善行政、民事、刑事追责体系。五年来,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700余件,一批责任人被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在投资者保护方面,证监会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完善股份减持、量化交易、融券等相关监管规则,推动出台先行赔付、当事人承诺、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制度,明确申报即担责、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评价等硬性监管要求,推动形成事前事中事后有序衔接的投资者保护体系。
近年来,通过特别代表人诉讼首单——康美药业案,赔偿投资者约24.6亿元;紫晶存储案、泽达易盛案分别赔付投资者10.9亿元和2.8亿元。一批标志性案例的成功落地,显著提升了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质效。
四大未来路线:资本市场下一步将如何“进”?
在回顾过去五年资本市场建设情况的同时,吴清主席也对下一步资本市场建设作出部署。
他提到,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不断提升基础制度、市场功能、监管执法等各方面的适应性、包容性,促进资源更加高效配置,让优质企业和各类资金更好迸发活力、实现价值。
具体路线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路线一,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适配性。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创新,更好支持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茁壮成长,这需要进一步提升制度包容性。
路线二,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源头活水,努力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共享成长。
路线三,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支持上市公司深耕主业、做精专业,强化董事、高管、控股股东等“关键少数”责任,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持续涵养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股权文化,夯实市场“稳”和“活”的微观基础。
路线四,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落实主责主业,依法从严监管,突出打大、打恶、打重点,把该管的管好,同时坚持严而有度、严而有效,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资本市场秩序,促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