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一则关于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华锂盐”)非法填埋上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下称“危废”)的调查报道引发广泛关注。而这起环境事件的背后,浮现出国内锂电池行业龙头企业亿纬锂能(300014.SZ)的身影。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兴华锂盐被举报非法掩埋大量危废,上级部门责令其在中央环保督察前“未督先改”。然而该企业并未合规处置,反而突击挖出已偷埋的危废并易地填埋,涉事量达上万吨,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伤害。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的8月21日晚间,亿纬锂能刚发布公告,拟以6亿元价格,将所持兴华锂盐49%股权转让给上市公司硕贝德(300322.SZ)的控股股东西藏硕贝德控股有限公司(下称 “硕贝德控股”)。
“它(兴华锂盐)并不属于上市公司主体层面,公司对此事实际上并不知情。我们此前仅作为其财务投资者,并没有参与该公司的生产经营。”9月22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亿纬锂能证券部,公司相关人士就兴华锂盐事件向时代周报作出上述回应。
亿纬锂能:“仅为财务投资者,并不知情”
亿纬锂能与兴华锂盐的渊源始于2022年。当时锂盐价格正处于峰值,亿纬锂能通过竞拍和受让方式,斥资约2亿元获得了兴华锂盐49%的股权。
兴华锂盐主要从事锂盐、硼化合物生产、销售。彼时,亿纬锂能公告称,此举“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锂电池主业,对公司开拓上游产业链及优化产业布局有着积极意义,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及整体利益。”
然而,兴华锂盐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财务数据显示,在亿纬锂能竞拍入股前,该公司已陷入持续亏损 ——2020 年亏损 5756.26 万元,2021 年 1-7 月亏损 1948.80 万元。

图片来源:亿纬锂能公告
四年后,局面仍未扭转。2025年8月21日晚间,亿纬锂能公告股权转让时,兴华锂盐业绩依旧低迷:2024年未经审计营收仅1990.25万元,亏损却高达6650.65万元;2025年上半年,又亏损3067.84万元。

图片来源:亿纬锂能公告
亿纬锂能证券部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仅持有兴华锂盐49%股权,兴华锂盐并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对于转让原因,亿纬锂能在公告中表示,系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对公司业务进行的合理调整,旨在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营业务,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
如今,距股权转让公告发布不足一月,兴华锂盐就因非法填埋危废被曝光。亿纬锂能回应称 “对此不知情”,并强调公司 “始终秉持遵纪守法宗旨,坚持可持续、合法合规经营”。
但需要注意的是,兴华锂盐的环境违规并非“突发”。2023年7月与12月,该公司就曾多次收到海西州生态环境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作为持有49%股权的股东,亿纬锂能对其参股公司的环境责任应承担到何种程度?突然转让股权是否仅为巧合?上市公司在这件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些问题,已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
律师:报道中的行为可能波及多个责任主体和多种责任
9 月 22 日,北京德恒(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加祥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关于相关责任,此事件可从以下方面重点关注:
其一,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责任。上市公司需要对参股公司的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披露,如果参股公司因此受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或者因为涉嫌环境污染犯罪被刑事调查,上市公司应按照证券监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披露相关信息,包括处罚的原因、金额以及对公司的影响。未及时披露的,需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已对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及临时报告的披露要求作出更明确细致的规定。
其次,上市公司要注意潜在的连带责任风险。上市公司如果对参股公司存在实际控制或重大影响力,甚至直接参与相关行为决策,且参股公司的环境违法行为与上市公司的决策、管理或资源支持相关,可能会被认定为间接责任甚至共同违法、犯罪行为,需要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第三,责任主体与影响边界。对上市公司而言,参股公司若涉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可能对其融资、信用、供应商资质等产生连锁负面效应。但具体到本次事件,更直接的责任或由实施“挖运并异地填埋危废”的兴华锂盐承担。
“首先要先搞清楚涉案‘工业危险废物’的具体性质,以及两次倾倒、填埋的时间、数量、决策者、实施行为人等详细信息。”李加祥强调。
他解释,在生态环境的监管中,对于“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有着严格的定义和认定标准,相应的监管要求和法律责任也不一样。三者的范围关系是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因其具有危险特性,对其监管要求最为严格。
股权转让交易是否会生变?
目前,亿纬锂能虽已于 8 月 21 日公告股权转让事宜,但截至 9 月 22 日,尚未披露该交易的后续进展。对此,公司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应称:“(股权转让)若有进展,后续会发布相关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交易的受让方硕贝德控股是上市公司硕贝德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朱坤华。但硕贝德与此次股权收购保持了“距离”。
9月19日,有投资者询问硕贝德“公司控股股东6个亿向亿纬锂能买锂矿,是公司发展方向要扩张了吗?”硕贝德回应称上市公司没有相关发展方向的考虑。

图片来源:硕贝德公告
9月22日,硕贝德证券部工作人员进一步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购买兴华锂盐的主体是公司控股股东,上市公司具有独立性;且兴华锂盐资产与上市公司现有业务无协同效应,因此上市公司暂时无相关发展计划。”
如今,兴华锂盐深陷重大环保争议,还可能面临法律诉讼与行政处罚,这场价值 6 亿元的股权转让交易是否会生变?目前仍是未知数。
而事件的监管层面已有动作。9 月 19 日,海西州政府新闻办公室连发两条通报,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海西州、大柴旦行委联合调查组赴现场核查,并调集化工专业人员开展环境检测,后续将根据核查与检测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9 月 22 日,时代周报致电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中心,对方表示 “目前暂无调查进展的官方口径,后续应会发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