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崩盘猎人”闻名华尔街的马克·施皮茨纳格尔(Mark Spitznagel)又出来吓唬人了。
人如其名,作为《黑天鹅》一书作者塔勒布的学生和长期合作伙伴,施皮茨纳格尔创办的Universa投资公司在雷曼兄弟倒闭、新冠疫情等大型冲击期间取得巨额收益,特别是在2015年美股“闪崩”期间一天为客户豪赚10亿美元。

在周一的最新发声中,他强调自己依然是“崩盘派”。但对于期待美股继续走高的投资者而言,他认为现在的华尔街更像是1929年初期——市场还将过一段“继续奏乐继续舞”的日子,再迎来最终的坠落。
施皮茨纳格尔解释称,目前这轮美股牛市可能遭遇1929年以来最严重惩罚的原因,是美国联邦政府反复出手救市、救经济。他将此比作“迅速扑灭森林火灾却导致枯枝聚集过多”,在当今接近历史高位的股票估值下,最终爆发的那场“火海”可能会烧得更加猛烈。
但在那之前,他称美联储降息等条件将为市场进一步上涨创造理想环境,标普500指数可能很快就会触及8000点,约比周一开盘时的水位高20%。
对施皮茨纳格尔而言,这种演变也相当有利。当市场沉浸于乐观情绪时,他的基金也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入尾部风险衍生品。他的客户大多是养老基金等传统投资者,寻求保护以更加自信地享受市场上涨的全部收益。
以史为鉴,标普500指数在熊市开始前大幅上涨并不罕见。自1980年以来,在1980、1987、2000、2007、2020和2022年熊市开始前的12个月里,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年化回报率高达26%,而在1929年市场见顶前的12个月里,市场涨幅更是这一水平的两倍多。
一些数据也在诉说着隐含的规律。
道富公司上周发布的机构投资者持仓报告显示,这些专业资管机构对股票的敞口已经达到2007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家庭在股票上的配置也创下纪录,超过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
这句话还有一个背景:在这项自2000年以后的统计中,最高的股票配置水平约为60%,出现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期,2002年触底时跌破45%。后续在2008年崩盘前又回升至约57%,随后在危机期间跌至40%以下。经过接近20年的持续上涨后,机构投资者们的股票持仓终于回到次贷危机前期。
还有两个指标也表明投资者正在抛开谨慎:上周五投资级债券所要求的风险溢价跌至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距离4月关税恐慌时的纪录只有咫尺之遥。
施皮茨纳格尔总结称:“市场天生就是捉弄人的,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捉弄投资者。”
然而对于美股散户而言,去押注“市场崩盘”并没有实际意义——没有人能像“占卜仙人”那样准确预言股市会在哪一天见顶,或是何时会出现意料外的冲击。
施皮茨纳格尔自己的做法是买入尾部风险对冲(tail-risk protection)工具,例如极度虚值的看跌期权。这种工具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会亏钱,因为极端暴跌事件很少发生,但一旦出现极端下跌的状况就会产生巨额回报。
施皮茨纳格尔也明确建议,散户无需对恐慌性头条频繁调整投资组合,这种做法往往代价高昂。他认为,无法购买复杂尾部风险保护的个人,只要能坚持下去,从长远看仍能获得可观回报——但许多人做不到这一点。
他总结道:“对投资者来说,最大风险不是市场,而是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