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发布会在国新办举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出席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潘功胜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居世界首位;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已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针对外界期待的“是否会有新政策出台”,潘功胜在发布会一开始就明确表示,本次发布会不涉及短期政策调整。关于“十五五”及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安排,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对外沟通。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人民银行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与2023年年初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水平总体大幅收敛。
潘功胜指出,五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完善,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金融机构、市场和产品体系日趋完善,金融服务质量、效率和普惠性显著提升;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序化解,守住了系统性风险底线;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基本建成,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他从四个方面回顾了“十四五”以来金融事业取得的成就:
1.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领导体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重塑,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对标金融强国应具备的六个关键核心要素,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2.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薄弱环节。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金融持续扩展,满足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融资需求。“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和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特别是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人民银行出台一系列货币金融政策举措,有效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3.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推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稳步推动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参与度、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
4.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有序处置金融领域突出风险点,有效防范外部冲击,切实保护储户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健康运行,市场总体平稳。
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潘功胜表示,经济是金融的根基,要在宏观层面把握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源头促进金融稳定。
在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方面,人民银行推动地方政府统筹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化解,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引导其转型为市场化经营主体;同时推动金融机构通过债务重组,降低流动性风险和利息负担。截至今年6月末,与2023年年初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阶段性成效显著。
在房地产风险化解方面,人民银行立足宏观审慎管理职能,优化调整首付比和房贷利率,并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
在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方面,人民银行会同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通过在线修复、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推动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明显下降。
外汇市场方面,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稳定。潘功胜表示,中国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避险工具应用更加广泛,市场韧性不断增强。债券市场违约率保持低位,运行总体平稳。资本市场方面,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不断健全资本市场支持机制。
潘功胜表示,总体看,“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体系运行稳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一过程中,总结了四方面经验: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从宏观视角统筹经济与金融风险关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化解风险,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金融腐败。
他强调,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要强化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建设,实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并严肃查处监管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
展望未来,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探索拓展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