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介绍了金融监管总局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和成效。他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消费服务行业贷款余额增长80%,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年均增速超20%。此外,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已发放贷款22万亿元。
据李云泽介绍,“十四五”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服务质效明显提升。可以简要概括为“一增一优一补”。
“一增”就是增供给,全力支持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李云泽从多个方面对增供给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十四五”期间,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4.5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2%。充分发挥7000多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撬动投资9万多亿元。加强提振消费的金融供给,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消费服务行业贷款余额增长80%。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0%。
“一优”就是优结构,着力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李云泽称,“十四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近19万亿元,年均增速超20%。在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方面,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此外,强化科技保险保障,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和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四项试点’,累计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李云泽说道。
“一补”则是补短板,切实强化薄弱环节金融支持。据李云泽介绍,去年以来,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贷款22万亿元。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涉及贷款9.4万亿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脱贫地区发放贷款31.5万亿元,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近4000亿元,支持脱贫户和监测对象900万户次。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