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秦燕玲
9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各主要监管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高风险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金融风险防控化解成效显著,银行业保险业应对各类挑战的基础更牢、韧性更强、底气更足。
过去这5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实现新跨越,用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100万亿元,规模较“十三五”末翻番;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我国占据六席……
行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离不开监管部门精准拆弹高风险点位、夯实金融资产底层发展根基。
“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李云泽指出,“十四五”期间,金融监管总局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加快推进改革转型、重拳整治金融乱象,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其中,金融监管总局把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作为重中之重,综合采取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场退出等多种方式,推进实施重点地区改革化险方案,目前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李云泽表示,过去5年,金融监管总局重拳整治金融乱象。集中治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严肃查处利用关联交易非法输送利益,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一批不法金融集团得到依法处置;坚决遏制脱实向虚,加强资金穿透监管,着力整治层层嵌套、空转套利,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金融业发展的主线之一。要建设金融强国,就离不开强大的金融监管。“十四五”时期,金融监管体制深刻变革,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五大监管”全面强化,监管合力加快凝聚。
李云泽强调,金融监管总局系统机构改革已圆满收官,“四级垂管”架构有效运转,金融消保统筹工作扎实推进,省市县三级防非打非机制全面覆盖。监管机构坚持严格执法、敢于亮剑,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
与此同时,监管法制“四梁八柱”加快搭建,5年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各类规制171件,包括银行、保险、资管、非银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引,以及资本管理、资产分类等重要监管规则,基本建立起贯通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风险监管与合规监管、从准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防风险、强监管之外,促高质量发展也是金融工作的重点任务。
“‘十四五’以来,我们坚持从经济社会大局出发,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服务质效明显提升。”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引导各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供给,全力支持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从科技信贷、耐心资本、科技保险等多方面着力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
去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就积极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和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四项试点”,李云泽透露,截至目前,“四项试点”已累计为科技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